论说文:根据下述内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论说文。说明如果你是唐高祖,你会怎么做,并解释决策依据。 公元624年秋天,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趁着唐朝刚刚完成统一、政权还不稳固的时候,大举南侵,进扰关中。京都长安的周围地区,形势忽然变得非常紧张,以致京师

admin2018-11-20  33

问题 论说文:根据下述内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论说文。说明如果你是唐高祖,你会怎么做,并解释决策依据。
公元624年秋天,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趁着唐朝刚刚完成统一、政权还不稳固的时候,大举南侵,进扰关中。京都长安的周围地区,形势忽然变得非常紧张,以致京师不得不实行戒严。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唐统治集团中有人主张焚毁长安,迁都远避。朝中王公大臣,以太子李建成、李元吉等为首,也都觉得即使出兵迎击,也没有胜算的把握,所以力劝高祖采纳大家的意见,准备迁都。

选项

答案 拔剑相向,背水一战 回到公元624年的那个秋天,马蹄铮铮,东突厥的铁骑大举南侵,关中形势危急。面对朝野上下关于迁都远避的纷纷议论,如果我是唐高祖,我会坚决反对这种不战而降的错误思想,而决心拔剑相向,背水一战。 首先,唐朝刚刚建立,政权还不稳固。此时,朝野上下和全国百姓都抱着观望的态度,想看看当权统治者对抗外敌的信心和能力。这时需要的显然是唐高祖可以统领全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实力和气概。如果面对来侵之敌,不战而降,选择迁都退避,那无疑会令群臣失望、百姓伤心,甚至很可能还会间接地纵容国内刚刚被征服的敌人对大唐王朝反戈一击。到时候也许迁都尚未成功,就因为国内的离心离德而陷入分崩离析的可怕局面了。 其次,迁都退避的做法本身是很危险的。因为这种投降主义的政策只会助长东突厥的猖狂气焰,此一退,还不知退向何方。而且如果迁都了,他又来侵犯,长驱直入,进一步追击,难道你又迁都不成?如果再考虑到迁都撤退对我军心民心的打击,很可能人心涣散、难以形成真正的抵抗力,那么,这次迁都退避很可能只会导致唐朝一泻千里的溃败之势。 最后,没有胜算的把握,并不能说明就不能一战,因为任何战争,无论哪一方,其实都难以有胜算的把握,更何况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再者,唐朝能够统一全国,这本身就说明了战斗力应该是很强的,如果再考虑到东突厥长途奔袭、进犯中原的种种致命弊端,比如其人员是否适应中原气候,粮草是否充足,对中原地形地势是否足够熟悉。那么,唐朝坚持持久战的胜算把握就更大了。 一个新兴的王朝,一个统一的王朝,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PQ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