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7-32(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 假定,该结构第1层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1500kN,第2~9

admin2018-10-25  23

问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7-32(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

假定,该结构第1层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1500kN,第2~9层永久荷载标准值均为11000kN,第10层永久荷载标准值为9000kN,第1~9层可变荷载标准值均为800kN,第10层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00kN。试问,进行弹性计算分析且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时,该结构所需的首层弹性等效侧向刚度最小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选项 A、631200
B、731200
C、831200
D、931200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规》5.4.1条,对于框架结构满足:
Di
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分别为:G1=1.2×11500+1.4×800=14920kN
G2~G9=1.2×11000+1.4×800=14320kN
G10=1.2×9000+1.4×600=11640kN
D1≥20×(14920+8×14320+11640)/4.5=627200kN/m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高层框架结构重力二阶效应(P—△效应)上限要求的理解和应用,即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4.1条的理解和应用。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4.1条的规定,是对结构重力二阶效应(P—△效应)的上限要求,即对重力二阶效应可忽略不计时的刚重比要求。当结构刚重比满足该条规定要求时,结构的二阶效应影响相对较小,结构按弹性分析的二阶效应对结构内力位移的增量控制在5%以内,在考虑实际刚度折减50%的情况下,结构内力增量可控制在10%以内,重力二阶效应(P—△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2.本题主要是针对框架结构,因此,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公式(5.4.1-2),即可顺利解答。需要注意的是,式中所用的是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Gi,而不是地震作用计算时所用重力荷载代表值GE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MOjh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