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从3月16日开始,受“吃盐可以防辐射”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很可能污染海水导致海盐无法食用传闻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一度出现食盐抢购、食盐脱销和哄抬食盐价格的现象

admin2014-08-26  36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核泄漏事故。从3月16日开始,受“吃盐可以防辐射”以及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很可能污染海水导致海盐无法食用传闻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一度出现食盐抢购、食盐脱销和哄抬食盐价格的现象。事实上,在抢购食盐的民众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出于盲从,他们并不懂得碘盐是否防辐射,也不懂得海盐是否会受到污染,甚至不知道国产食盐大部分属于矿盐。然而不论有意无意,盲从行为似乎直接导致了“盐荒”。此次抢购风潮中,一句“买盐了吗?”问候语迅速流传,似乎暗示食盐告罄。然而事实表明,我国碘盐供应十分充足,全国每年的食盐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日常的库存量能够保证3个月的正常供应。在“抢购”风潮中,食盐价格被肆意哄抬,吉林、浙江、河北等地商家甚至将售价抬升10倍。为稳定物价,保证食盐正常供应,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检查,严厉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3月20日,商务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各部门、各地区密切配合,采取积极措施,抢购食盐现象已经平息,市场秩序恢复正常。截至3月19日17时,除个别省份的少数城市的小杂货店或小超市,因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短时缺货现象外,其他地区都已恢复正常运行。针对部分地区的抢盐行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D承认,一些地区的食盐供应紧张,是短时间内非理性大量抢购所致。消费者的理性比我们的努力更重要。但类似的抢购现象近年来并非个案——非典时期板蓝根曾经脱销,甲流时大蒜也曾遭抢购……这其中究竟折射出什么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2、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事实上,对于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公众充满了担忧,至于如何防护核辐射,大家又十分无知。无知带来恐惧,恐惧导致人心惶惶;正因为人心惶惶,传言才有了市场。针对碘盐是否能够防辐射这一问题,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不久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H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Z对记者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的“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Y表示,“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同时,还有有识人士指出,危险本身就是机遇,政府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唯有如此,当再次遇到此类事情时,大家才能冷静面对,采取恰当措施。
    3、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伪科学时有泛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话题有:“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湖北野人考察研究会公开募集千万元在神农架寻找野人;张悟本称吃绿豆、茄子能治百病;“神仙”李一“神功盖世”,创造2小时22分的水下闭气纪录,称呼吸到脚后跟可以延寿;灾害频发,媒体炒作“世界末日”论;地球遭遇“千年极寒”等。一些伪科学通过媒体炒作,不仅被用来混淆视听、误导甚至坑害消费者、牟取名利,有些未曾经过严谨的论证,还成为决策层作出决断的依据。与此同时,官方和学界打击伪科学的力度随之加大,民间科学打假不仅引起广泛关注,还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和参与,举国上下对提高公民基本科学素养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空前提高。科学随民主之后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领域。科学素质是人们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作为国民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往往给诸多科技骗局开了方便之门,如接二连三出现的伪养生闹剧,就折射出民众科学素质低的事实。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比2005年1.6%的水平翻了一番。但也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中国科协第七届书记处书记Q谈到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时忧心忡忡,“这个数字意味着,每百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普工作的艰巨性。”从对公众科学素养有关调查的结果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并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中国科协前第一书记D公开表示。
    4、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回顾此次大会,“科普”成为热词。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Z表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Z介绍。《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3.55人。相关专家认为,除了科普人才匮乏,制约科普能力建设的还包括科普投入不足等因素。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C院士就在会上呼吁:“科普也是要花钱的!”“中国科协要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5%的目标,”中国科协主席H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从“3.27%”到“5%”,数字的变化需要各方面的支撑。“拿科普的重要场所科技馆来说,建馆容易,但馆里要有科技含量。”C院士担心科技馆建成后,仅仅是一个“空房子”,“是否要先从软件着手,比如从科普教材的编写等问题入手”。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的科技类博物馆由约250座增至580座,每年建成开放的数量约为33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来看并不低,但场馆利用率不足。中国科协的资料显示,广大科技人员本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当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恐慌的时候,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这与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重科技、轻科普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科协提供的评析资料认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缺乏对科技人员做科普的认可激励机制,制约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5、在人们的记忆中,能说得上来的科普书,似乎只有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1993年出版的由霍金创作的《时间简史》。“现在科普读物很难跻身畅销书行列,”不少书店的工作人员都有此感觉。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伟介绍,根据开卷监测数据显示,科普图书类别品种不少,不过畅销书很少。开卷公司将科普图书分为少儿科普和成人科普两个部分,其中成人科普市场中,霍金的《时间简史》“一家独大”,其余图书与之相比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究其原因,杨伟认为,成人科普图书市场化不高,也缺乏作者和畅销书的类别。而少儿科普市场中,由于“求知”是少儿书最广泛的主题,出版社很愿意将力气放在这类图书的出版上,也造成了目前少儿科普繁荣的景象。少年儿童需要科学知识,同样,成年人也需要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人科普的发展滞后呢?“找不到科普作者”是不少出版社遇到的共同问题,科普创作队伍存在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的尴尬。写科普读物没被纳入科学考评体系,科研人员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创作科普作品。“科普读物要深入浅出,不是很有文学功底的科学家很难写到位。像《时间简史》就出自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之手,1993年开始在中国发行,至今已经卖了100多万册,还保持着不错的销售状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J分析说。他介绍,国外不少科学家都热衷于写科普书,而我国很多科学家把写科普书当做“小儿科”,名家、“大家”不愿写,其他作家又很难驾驭科普图书写作。
    6、“过去说科普,我们总是在说发了多少书,做了多少讲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L在科协八大分团讨论时说,“但科普工作更应当注重宣传科学精神,而这正是目前社会比较缺失的。”“温家宝总理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社会公众,这种精神都必不可少。”中国科协前第一书记D公开表示,由于缺乏科学精神,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富裕起来的人们热衷于愚昧迷信活动,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成了伪科学甚至邪教的俘虏,这些都说明公民科学素质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动提高,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不就代表有基本的科学素质。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6的画线部分写道:“温家宝总理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科学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逻辑严谨,语言顺畅;800—1000字。

选项

答案参考范文 点燃科学精神的薪火 从1919年陈独秀等《新青年》同仁倡导科学以来,科学在我国的境遇令人唏嘘。单看今日中国,距陈独秀倡导科学已近百年,距邓小平标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已20多年。然而,科学技术或有进步,科学精神却未见端倪,国民的科学素质更是一片“贫瘠”。如今已步入21世纪——这个所谓的“中国的世纪”,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非典袭来时大家疯抢板蓝根,甲流袭来时大家疯抢大蒜,最近日本核辐射引发的恐慌中人们又疯抢碘盐。且不论所抢的东西于事无补,首先这疯抢的态度就不是理智的,更不是科学的态度。古话说要“三思而后行”,这个“三思”就可以理解成科学的处事态度,遇事须冷静,不盲从、不跟风,用理智、科学的态度判断事情的对错、真假、因果、利弊等。这是科学素质起码的要求。 何谓科学素质?它是人们对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在我国的国民综合素质框架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乃至科学思想掌握得多、运用得好并不代表科学素质就高。因为如果欠缺了起码的科学精神。那么即便是科学家也会犯罪,也会迷信。因为没有起码的科学精神,对于事便会混淆是非,对于人便会不辨善恶,对于社会、历史便会不知利害和进退。所以,我们可以没有多少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然而不能不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不能不培养这种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素质里,科学知识是基础,科学方法和思想是骨干,科学精神是灵魂和不竭的动力。 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是政府职责所在。政府不仅要“亡羊补牢”,抓住当下危机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更要未雨绸缪,放眼长远目标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风气。增加科研、科普经费,改善科研人才培养、提拔机制,壮大科研人才、科普人才的队伍,同时注重提高人才质量;不仅从孩童抓起,也要对成人普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宣传,建立长效机制。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专家、媒体也义不容辞。现在人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利的一面是资源全民共享,弊的一面是信息真假难辨。在大多数民众缺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渠道时,媒体就该肩负起社会嘹望者的职责,为其寻求事实与真相;在民众普遍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辨别真伪、判断是非的时候,专家就应该不枉所学、不负众望,为其辨伪、解惑。 倡导并培养科学精神,每个公民与有责焉。科学精神的培养,归根到底是每个公民的事,最终受益者也是公民自身。往大了说,它是一国风气的标志,一国实力的基础;往小了说,它又必须具化为每个现代公民处理生活事务、人际关系的基本素质。一个有生气、有希望的国家,它的国民必然是充满理智、求实、选取的科学精神的现代公民。科学精神之火久已微弱,需要我们每个人举起自己的火把,让科学精神的星火重新燎原,让科学精神的薪火永远流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LWY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