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清木“礼法之争”的焦点、实质及结果。

admin2014-05-10  32

问题 简述清木“礼法之争”的焦点、实质及结果。

选项

答案“札法之争”是指清末修律活动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之间两种不同立法指导思想的交锋。 清末“礼法之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关于“干名犯义”条款的存废,法理派主张废除该条,礼教派主张保留。 (2)关于“留存养亲”。法理派主张废除,礼教派主张保留。 (3)关于“无夫奸”和“亲属相奸”等。法理派认为处刑过重;礼教派认为应当适用重刑。 (4)关于“子孙违反教令”。法理派认为该行为以教育为方;礼教派认为应当处刑。 (5)关于卑亲属是否可以对尊亲属行使正当防卫。法理派主张适用;礼教派主张不适用。 “礼法之争”争论的结果——《暂行章程》。法理派予以妥协和退让,即无夫妇女通奸、千名犯义、对尊亲属不适用正当防卫等内容写人《大清新刑律》的附则中,称为《暂行章程》。 “礼法之争”的实质在于修订法律是全盘肯定封建伦理纲常,还是较多地吸收西方法律原则和内容,对旧律进行大幅度的改造。“礼法之争”及其结局,说明了保守派的强大以及清政府的顽固立场,也体现了法理派的软弱性和一再退让性。不过,“礼法之争”在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近代法制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L1J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