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

admin2018-05-30  49

问题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现象?
    (2)西周为何出现该现象?

选项

答案(1)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问题。礼仪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因为贫贱的庶人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遵守贵族的礼仪;如何处刑不适用于大夫及大夫以上的贵族,因为制定的五刑、科条三千没有设定有关大夫的犯罪。但是并不是说大夫及大夫以上的犯罪不处刑,只不过犯罪后根据八议来确定其罪行的轻重。 (2)“礼不下庶人”,是因为制定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各级贵族的活动主要靠礼进行规范,而庶人之类的普通民众则用刑罚来威慑。所谓“刑不上大夫”,刑罚的制定主要不是针对大夫以上各级贵族,而是为了防范庶人以下的平民百姓。大夫以上贵族犯罪不适用一般刑罚,但不是一律不适用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仅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指导西周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Hx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