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一、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二、给定资料 1.笋岗村是深圳一个著名的城中村。和城市里的小区比,村内的居住条件几乎

admin2010-10-17  3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一、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二、给定资料
   1.笋岗村是深圳一个著名的城中村。和城市里的小区比,村内的居住条件几乎可以称为恶劣。   
   这里的阳台临近铁路,每当货运车从阳台外经过时,都会有货车上的气味飘进来,有时候是生猪的骚味,有时候是生菜腐烂的气味。村内的公共道路没有人投钱去修,每到下雨的时候,都要踩着铺设的木板才能进村。
   可是这里的租金便宜。一般的农民房租金仅为200~300元。它成为了约占深圳一半人口的低层打工仔的住处。皇岗等地的农民房,经过整修,则可以租到700左右。  
   虽然身为城市景观的疤痕,这些城中村却为深圳急速发展后产生的住房问题贡献不小。据深圳市前总规划师郁万钧介绍,深圳市的农民房占整个城市住宅供应面积的一半以上。
   特区建立初期,国家并无资金支持,深圳不但缺乏一次性赎买农村集体土地的资金,甚至连城市建设都要依靠贷款和外来力量进行。因此特区初期给予原住民一定的宅基地,但那时并没有“公共”的概念,所以并未像城市用地利用一样要求各村为市政管道、道路等设施预留空间。
   再加上原住民以“打方格”的简单方式自行划地,对公共配套设施不予考虑,就为后来的城中村违建密密麻麻,卫生脏乱差,治安、消防、安全隐患重重,配套设施无法与城市对接等问题埋下了伏笔。
   但随着深圳移民的迅速增加,这些农民房已经自觉为当地农民解决了生计问题。因为面积广大,价格低廉,农民房成为很多刚到深圳闯世界的新移民的栖息之所。“虽然居住环境脏乱,”郁万钧说,“但这些房子最起码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提供了一个较低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了深圳的高速发展。”郁万钧说,
   梅里苑是深圳早期建设的周转房小区,也就是俗称的廉租房。这个占地只有几万平方米的小区,毗邻深圳最著名的福利房大盘——梅岭一村。
   这里三面环山,背靠二个水库,地理环境相当优越。“但以后再找这样的地就难子。”深圳市前住宅局副局长董日臣叹息说。  
   身为深圳市前房改办副主任,董日臣经历了整个深圳市的房改。从1988年开始,依靠住宅局的建房卖房累计起来的自有资金,5年时间解决了深圳公务人员的住房,再用5年时间完成了企业职工的住房改革。这使深圳成为全国房改的样板。
   但是,这个成功的房改里却有一块缺口:提供给非常住人口的周转房。在中原地产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看来,政府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是目前深圳房价上涨过快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深圳的房改文件里,董日臣和他的同事已经提出了廉租房的建议。1992年,董日臣又向市领导提出了建设廉租房的建议,“当时市领导非常支持,说今年就建10万平方米的住房。”
   深圳市规划局前总规划师郁万钧,回忆,在深圳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也尝试过建设廉租屋,用来提供给外来移民和非常住人口居住。但做起来后发现,香港建设大规模廉租公屋的模式,深圳难以借鉴。
   深圳的移民太多,深圳政府没有那么大的财力。
   而深圳早期提供的几个廉租房楼盘,据深圳市国土局要求的申请条件;非本市常住人口的,可以持收入证明向国土局申请。而且租金也比当时的市场价低了许多,只做到保本或微利。
   但廉租房的实际建设却举步维艰。深圳住宅产业局通过房改,已经积累起了一笔住宅基金。“如果要做,是完全有钱的。”董日臣说,“关键是拿地。”
   1997年,住宅产业局向主管城市住宅的市领导要地。因为在市区有一块30万平方米的地。
   但是这个要求被拒绝。当时市领导的答复是:“哪能都给住宅局啊。”  
   “从那时开始,我感到市里的思想有变化了。”董日臣日渐感受到了政府在批地上的态度转向。给住宅局的地越来越偏,地段比较好、开发成本低的地皮一般都被用做商品房开发。  
   最后住宅产业局只要到了7万平方米的地,剩下的,20多万平方米,被其他风格各异的商业小区瓜分了。   
   1997年,董日臣去考察了一块刚分给住宅产业局建政府房的地。这块地在关外,四周一片荒凉,“如果要开发,成本非常高。”董日臣说,“而且人们也不愿意来这里住。”于是这块地一直荒置,至今未动工。  
   “由于(廉租房)数量太少,需求缺口太大,部分存量资源被掌控者当作生财之道转租出去,偏离了最初建设的初衷,最后不得不放弃。”郁万钧说。  
   2000年,深圳市取消了房屋供应的双轨制。“不再划拨微利福利房的土地,”郁万钧说,“原来划拨给住宅局的土地继续建设,建完为止。”此后不久,住宅产业局并入国土局。这似乎昭示着政府房与商品房的土地之争告一段落。   
   深圳市的廉租房陷入停滞。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就交给了农民房,由它代为行使廉租屋的功能。
   深圳政府2006年提出10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廉租房,按50平米一套预计,一年会有4万套供应市场。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市已经为廉租房批了第一块地,占地约40万平米,预计2007年年底前入市。
   关于廉租房的利好不断传出。2006年5月,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公开表示:深圳“第五园”将成为万科推广廉租房的“试验田”。   
   也是在今年年初,深圳业界传出万科正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与罗湖区政府洽谈合作的事情,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以上,意在利用开发商的力量,给市场提供新的住房选择。
   但半数人认为,这样的消息仍是商业举措。“万科拿地一事,按照土地交易方式是走不通的,所以通过建设部分廉租房的形式淡化商业色彩。而将绝大多数都是商业的项目包装成廉租房这样的公建项目,这只是第一步,主要目的是为走程序铺平道路。原来与政府距离很远的万科,势必走得越来越近。”
   我国廉租房的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在制度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万科做廉租房是不能持续的,陈劲松话锋一转,“但这是为以后做铺垫,一旦政府‘闸门放开’,万科凭借其在廉租房建设上的先期经验,就有足够的把握参与投标。”  
   当商品房成为社会口诛笔伐的对象时,廉租房似乎成为了一个正面的符号,一个救市的图腾。
   而在土地日益稀缺的地产市场上,廉租房又成为了政府责任、土地和商业利益交织在一起的载体。  
   2.北京青年于凌罡最早在全国发起了合作建房的运动。这场运动迅速地波及到全国各大城市,其设想被广泛解读为;老百姓自己盖楼,开发商靠边站。
   于凌罡也部分地默认了“开发商靠边闪”之类的解读。因为在他的合作建房模式中,“不存在当前房地产业从融资、设计到建设甚至销售都包揽的全程开发商,他们必须转变开发模式。”于说。取而代之的是服从建房人安排,完全按照建房人意愿行事的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可以帮助拿地,也可以受托进行房屋设计,甚至进场建房,总之服务商就是提供服务,仅此而已。
   但最初拿地的经历迅速让理想的额头碰了钉子:国内经营性土地招投标对竞标单位资质有硬性要求;同时,地价经过数轮飞涨,已经变得高不可攀;收紧土地的政策也使得拿地周期延长。
   于凌罡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寻找现实的出路。在经过参与者内部多次讨论之后,他们开始了同开发商万通集团合作。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伦曾发短信给于凌罡:“天下有傻根者姓于姓冯姓理想,世间多智叟人叫牛叫狂叫后悔。”其时,两人相谈甚欢,冯将合作建房看作一个理想的大客户,这个客户定制的并非一栋豪宅,而是数栋总建筑面积可能达40000平米的带底商住宅楼。
   事实上,于凌罡真正挑战的是中国独特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在这个制度中,开发商成为主导力量,只有他们能够从政府手中买到地,而城市的无房阶层获得居住的方式也被事实上限定,就是从地产商那里购买“价格虚高”的房产。
   后来事实证明,于和冯的合作并未达到其良好的初衷。合作建房者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始终没有拿到合适的土地来让开发商“服务”。
   同时,那些最初热心于合作建房的参与者也开始分化瓦解,从刚开始的三四百人,变成了目前的100多人,由最初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低调沉静,但于本人对于合作建房仍然执著坚定。
   许多城市的房价从2005年房地产调控之后,反而经历了一个反弹式的增长。于是,有消费者提出了所谓的不购房的口号。
   在学术界,也为买不买房爆发了有趣的争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小广断言,未来的五年之内,房价一定会下跌。
   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就扬言要和王小广打个赌,他在北京买套房子,五年之后如果房价涨了,王小广就赔给他这几年的差价;如果房价跌了,董藩把差价赔给王小广。“我觉得我要真正接这个赌,我是赌我的良心,我可以用我的名誉、名声,我现在就是赌我的名声。”王小广说。
   深圳市一位参与的市民说,‘拒绝行动’成功与否,不在于它的行动,而在于它的声音,不是要对抗开发商,而是要诉求于政府。”
   究竟什么才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及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矛盾呢?对市民住房问题稍作了解的人都知道,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最低收入者解决不了住房问题,演绎成大多数普通市民买不起房。也就是在这几年,在需要买房或者改善住房条件的中国城镇各类居民中,买不起住房(或新房)的市民比例,已经在高房价的压力下迅速提高到70%~80%。
   需要买房或改善住房条件的城镇居民有70%~80%买不起房,绝非危言耸听。这不仅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且也成为社会的一种公论。
   供求严重失衡的结果,就是房价居高不下,又因为高房价,即便是有一些商品房空置,开发商也一样能够赚取暴利。高房价就是一道门槛,将多数需要买房的人拒之门外。
   所以,占城镇人口八成左右的普通居民买不起房的问题,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当前住房问题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些普通居民的住房问题,应成为当前破解居民住房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2007年1月下旬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就十分明确地为房地产方面“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划定了范围。这就是“所有城市(包括县城)都要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住房公积金缴交率提高5%,资金安全得到保障”。
   在整个城市社会中,“最低收入者”究竟又有多少人、他们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又是多少呢?这个比例在当初的房改政策的制定中,早已有“约定俗成”——城市中最低收入者的比例占总人口的5%左右。
   这里,我们做一个最理想的假设,各地政府都在“心甘情愿”地把各地的廉租住房工作百分之百地完成了。那么它最多的,也就是只解决了中国城市5%人口的住房问题,而80%左右需要买房的普通市民,他们在高房价的重压下买不起房的状况,就很有可能因为不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的“主要目标”而继续不被过问。
   3.从2003年至2005年底,天津市用于社会保障的住房投资累计达8.93亿元,其中财政预算6700万元,公积金增值收益4.25亿元,其他方面投资4.01亿元。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介绍,从2004年7月天津市正式开始接受廉租房配租申请至今,天津市已经有1327户“双困”家庭符合廉租房配租条件。今年天津市还将向2000户拆迁“双困”家庭提供廉租房,其租金价格仍保持1元/平方米。
   为确保真正让低保户受益的原则,廉租房具有退出机制。对于不再具备配租廉租住房条件的家庭(含在承租期限内的家庭),应在接到退出通知后的6个月内腾退住房。
   对于不能按时腾退的,从次月起按届时配租租金的200%收取房租。如在第12个月内仍未腾退的,从次月起按届时配租租金的300%收取房租。如在第24个月内仍未腾退的,由市住房保障办责令其退房。拒不退房的,市住房保障办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广州市民谭兴兰和女儿多年来一直住在6平方米大的房子里。在2001年的时候谭兴兰通过抽签拿到了号,排队等了3年却拿不到房。王大爷从去年开始申请北京市的廉租房,也一直未能如愿。这两个例子说明,大城市用来配租的廉租房子太少,而申请的人又太多,“僧多粥少”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目前,部分城市的廉租房建设还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部分城市财政预算也存在安排资金不足问题。
   2005年初,广州市开始实行新的廉租房政策,从补“砖头”转变为补“人头”。政府不再忙碌于建房子,而是实施以“租赁住房补贴”为主的方式,走市场化的道路,成为合理统筹社会资源的“无形之手”。2005年底,在一年的时间里,包括谭兴兰在内的广州3246户双特困户住上了新的廉租房,相当于此前10多年的推动进度。广州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市场化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初步证明是一举两得的有效策略。一是使受惠面扩大的同时,照顾了不同人的需求。二是对于已经相当活跃的我国二手房产市场来说,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市场资源。
   5.与70个城市尚未建立廉租房制度截然相反的是,经过5年的努力和探索,湖南岳阳市成功破解了廉租房推行过程中的房源少经费紧、贫民窟趋势明显、住户不肯腾退等三大难题,充分发挥了廉租房的住房保障作用。
   2001年岳阳市启动廉租房建设时,全市共有最低收入无房户家庭3000多户,住房困难户家庭6000多户,还有不少居住危旧房屋的贫困户。岳阳市政府承诺2008年全面解决无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岳阳市房地局为了筹集资金,多管齐下,争取将廉租房建设专项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每年不少于300户享受到政府租赁补贴或人住廉租房。建设廉租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的资金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为主,仅2004年市财政就拨款741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值部分、直管公房出售后的部分净归集资金以及已建成的廉租房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得的收益,也划归廉租房建设资金。
   在解决资金“大头”后,岳阳市利用多种渠道建设廉租房。岳阳市三五一七橡胶总厂是上世纪50年代初创办的一家老军工企业,针对工厂住房困难问题,岳阳市房地局主动上门服务,与该厂联合兴建4栋近9千平方米的廉租住宅,一举解决了132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岳阳市廉租房的建设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一些商品房开发商也积极投入到廉租房建设中来。
   在廉租房的实施过程中,实现资金和住房的“循环利用”至关重要。为切实保证廉租住房真正用于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岳阳市租赁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的期限暂定为一年。在实际工作中,对不同意腾退的住户,责成其按当前年度市场价格出资购买或按市场价租赁。灵活的腾退制度,既避免了产生难以调和的“搬家”矛盾,又达到了住户和政府“双赢”的目的。
   6.政府兴建、市民轮候、租金低廉、配套设施完善,这些就是香港公屋所吸引入的地方,也是整个公屋制度的成功所在。
   1954年,香港政府建造了首批8栋6层高的公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到1951年时政府公屋的居住人口已达到了200万。最近3年里,港府新建的公屋每年都保持在2万套上下,每年能保证编配大约2.5万套公屋供中低收入家庭租用。通过推行公屋制度,香港近30%的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因为公屋是为中低收入家庭准备的,所以香港房屋署把月收入和家庭净资产作为公屋申请的主要标准。若住户虚报资料,房屋委员会可终止其租约,并可根据法律规定予以检控。一经定罪,可判罚款20000港元及监禁6个月。   
   香港公共房屋计划的巨大成功,与香港政府的长期积极投入、公屋管理部门高效务实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有效的财政资金安排密不可分。
   7.为了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问题,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该局不仅负责新加坡公共住屋区的总体规划、住宅的设计和建造,同时又是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新加坡政府赋予建屋发展局广泛的合法权力,和为公共住宅计划而提供的必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时它的财政预算纳入国家计划,享有低水平津贴,逐步过渡到自负盈亏。
   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五年建屋计划”,开始大规模兴建低标准住房。1964年,政府宣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政府组屋”(新加坡对国家营建住宅的称谓)。
   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新加坡的组屋以多层和高层的板式住宅楼为主,大都分布在各区 (镇)中心地铁站周围,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组屋建设严格按居住小区规划进行设计、兴建,在各居住小区内设有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的一般日常生活问题都可在小区内得到解决。
   此外,新加坡还有完备的公积金制度和补贴政策来帮助公民实现安居理想。新加坡实行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而且缴费额度较高。2003年的数字显示,新加坡人的公积金缴费率达到36%,这其中个人每月要将收入的23%存入公积金账户,用于住房、医疗、教育、投资增值等多个方面。在公民购买住房的时候,首付售价的20%,余下部分则由建屋发展局以低息贷款方式垫付,住户可用公积金在5年、10年、甚至25年内还清。
   如今,组屋已经成为新加坡主要的住宅类型。根据新加坡政府的统计数字,截至2003年底,新加坡的组屋住户占到其人口总数的84%。
   8.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住房问题,从未成为社会问题。原因在于,农民可以以非常低廉的成本获得属于自己家庭的宅基地,从而房屋成本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当今城市人口解决住房问题,也可以参考这种古今中外通行的模式。解决之道在于改变城市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基本模式。
   也就是说,城市家庭可以到郊区向农民购买土地建设使用权,并以家庭为单位或组合为住宅合作社,自行建造自住房屋。当然,商业性开发公司也可以直接向农民购买土地开发商品房。但是,它们将不再是城市房屋的垄断性供应者。
   这里的要害是,属于农民的农村集体土地,毋须经过政府征用环节,即可跟国有土地一样,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给城市居民用于建造房屋。这样做有明显的“两个好处”,从城市居民角度看,绕开政府征用土地,住房成本立刻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另外,农民仍将保有对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而又可以获得比政府征用高得多的土地转让收益。由此,城市化的扩张,将采取一种分散的方式,由城市居民在与农民讨价还价中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将自然地实现向市民的转化,不会因为城市化反而成为生活没有着落的“失地农民”。
请以“家”为题,写一份关于廉租房建设问题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选项

答案 家 实行廉租房制度,是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确保“居者有其屋”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也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益实践和探索。廉租房政策对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廉租房覆盖面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尚有145个城市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相当数量的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进展缓慢。从我国的实践看,廉租房制度建设还是初步的,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廉租房的覆盖面。要保证人人有房住,就必须建立“租售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尤其是增加廉租房的供应。 目前,我国廉租房覆盖范围还仅限于中心城区享受低保政策的生活、住房“双困”家庭,不少虽没享受低保政策但收入较少、住房较困难的群体同样需要得到住房保障。在完善廉租房制度时,要以扩大覆盖面为目标,全面启动县级廉租房工作,适当提高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标准,并将“双下岗”职工、家庭年收入不足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的住房困难户逐步纳入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廉租房制度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制度,应统筹考虑廉租房实际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继续落实有关政策,整合各类资源,从住房公积金增值部分、土地出让收益金、直管公房售房款中各提取一定比例,增加廉租房资金投放量;通过税费政策的调整和其他经济手段的运用,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廉租房建设,引导房地产开发商承担适当比例的廉租房建设义务。 进一步改进廉租房的保障方式。完善租金配租方式,对特困户、低保户和一般低收入群体,区别不同情况确定配租标准。加大小户型普通住房收购力度,储备一大批廉租房房源,实现由租金配租为主要方式向以实物配租为主要方式的转变,在解决困难家庭寻找房源难、租房不稳定问题的同时,保证廉租房资产保值增值。 进一步完善廉租房的运行机制。完善廉租房制度实施细则和廉租房收购、出租、管理等办法,建立严格申请、审批和退出机制。对符合廉租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做到应保尽保,体现廉租房政策的公平性。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强化动态管理,对受益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及住房情况定期复核,并依据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廉租房政策的保障效果。 根据建设部设定的工作计划,2007年,国内所有城市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一旦全国所有城市都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相信它一定会惠及到更多的特困户。从而在我国形成人人有房住,人人有个温暖的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4A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