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9岁,高三学生。大多数女孩都喜爱百花争妍的春天。可是对于小叶来说,花却是非常可怕的。近几年,很多街旁绿地上的各种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在她上学的路上,为了躲开那些“可怕”的鲜花,竟不得不绕道走未种花的偏僻路。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知道她怕花,常跟她开玩笑,

admin2010-01-15  33

问题 女,19岁,高三学生。大多数女孩都喜爱百花争妍的春天。可是对于小叶来说,花却是非常可怕的。近几年,很多街旁绿地上的各种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在她上学的路上,为了躲开那些“可怕”的鲜花,竟不得不绕道走未种花的偏僻路。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知道她怕花,常跟她开玩笑,故意往她身上扔花,吓得她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甚至上课时她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总是东张西望,唯恐窗外有人把花扔进来掉在她身上。在她的心里,花是那么可怕,使得她生活不宁,成绩下降。在冷静时,她认为花并不值得可怕,但仍无法坦然接近花朵,为此她感到苦恼与无奈。
   个人成长史:独生女,小叶7个月大时,她母亲抱着她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刚进新房,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一只小花猫蹿上桌子,把插着花的花瓶碰倒并摔到地上。小叶见此情景非常害怕,大哭起来。10个月大时,她奶奶抱她到院子里玩,一走近院里种的牡丹花她就大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行,抱她离开花,就不哭了。1岁时,又带她去串门,发现她一看见别人家床单上的花卉图案和花瓶里插的花就放声大哭。家里这才意识到小叶怕花。但并未引起重视,认为她怕花与她母亲怕棉花一样,长大会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花的惧怕程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4岁时,她和村里的一群孩子跟在出殡的队伍后面看热闹,当她发现棺材上的大白花和人们佩戴的小白花时,立刻转身没命地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已经面无血色了。她奶奶焦急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惊恐异常地答道:“花追我来了!花张着嘴追我来了!”逗得全家人哄然大笑。
   6岁时,她上了学前预备班,刚一去就赶上欢度国庆节,排演文艺节目。她们班女同学的节目是手持纸花跳舞,这下可触犯了她的忌讳,说什么也不肯参加排演。以后渐渐发展到只要是花她就害怕,无论是布上、纸上的花卉图案,还是纸花、塑料花、鲜花,她都怕得不得了。
   家庭情况:父母是北京郊区的农民。母亲本人就自幼怕棉花,不敢碰棉花,还怕别人把棉花扔到她身上,甚至见到别人拿棉花也紧张得惊慌、出汗,必须躲得远远的。每年深秋棉花收获时,她就惊恐万分,从来不敢下地帮助大人摘棉花。有一次家里人把收回的棉桃堆在院中,吓得她跑到她姥姥家住了好几天,直到家里的棉桃处理完了才敢回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棉花的恐惧慢慢减轻,逐渐消失了。母亲觉得女儿的现状或许与这些有关,所以心情焦急,于是带着女儿前来咨询。

选项

答案心理测试:SCL-90焦虑:3.20;忧郁:2.60;强迫:3.00;疑病:2.40;精神病性:1.80。 心理诊断:按照CCMD-2诊断——恐怖性神经症。 心理问题归类性诊断:恐怖性神经症,它是各种心理防卫机能中所表现的一种类型。病因方面有: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学因素等。 诊断依据: (1)不可抗拒的恐花症状和行为,面色苍白,脉搏每分钟120。 (2)唯恐别人把花扔到身上,怕花追过来。 (3)常采用回避的方法。 (4)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恐惧、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恐惧。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1)恐怖性神经症是各种心理防卫机制式神经症中的一种类型。在20世纪50年代前,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以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加以解释,后来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理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实验神经症的理论代替了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解释病因的主要理论。50年代后,行为疗法、患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等有迅速的发展,本案例正是结合这几种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遗传学研究表明,惊恐障碍、广场恐怖、Briquet综合征等神经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说明神经症不只是一类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还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本案例中的表现有:其母亲本人自幼怕棉花,不敢碰棉花,会紧张得惊慌、出汗,必须躲得远远的。小叶7个月大时、10个月大时看到花,甚至是花卉图案、插花也会放声大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症状反而加重了,等等。 (3)从本案例中看,患者恐花在很大层面上是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在其7个月、 10个月及1岁时期,父母发现症状后未引起重视。在小叶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如周围的同学知道她怕花后,还故意往她身上扔花,也强化了其恐怖的心理程度。 咨询目标与方案:为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排她进行训练,先使她从认知上认识到“花”在本质上是不可怕的,通过进行深部肌肉放松,接近实物的训练来纠正其回避有花场所的行为。 方案①:在治疗过程中,先让她进行深部肌肉放松的练习。开始时,她总是做不到完全放松,但她很认真努力,放学回家后有空就练。经过2周多的勤练,她终于学会了深部肌肉放松。然后开始正式治疗,让她安静地躺在躺椅上进行肌肉放松,15~30秒后,让她专心想象自己所害怕而程度最轻的情境,例如用手摸纸上或布上的花卉图案。由于这种想象而出现害怕情绪时,马上叫她停止想象。再放松15~30秒钟,然后仍想象上述情境。这样重复两次后,再开始想象害怕程度稍重的情境,例如手持纸花或塑料花。放松、想象重复两次。再回到想象第一种情境。这样交替进行,直到连续两次想象第一种情境不再引起害怕情绪时,放弃第一种情境的想象。再开始想象害怕程度最重的情境,例如站在鲜花面前。重复想象两次,再与第二种情境交替想象,直到这些想象都不再引起害怕情绪为止。通过这些训练使她状况有所好转。 方案②:开始进行接近实物的练习。让她坐在离纸或布上的花卉图案5米远的地方,用眼睛看着图案,同时全身肌肉放松。这样多次练习后,待无恐惧体验出现以后,就将距离逐渐缩短,直到用手去触摸也不恐惧为止。再进行面对纸花和塑料花的练习,重复以上步骤。最后进行接近鲜花的脱敏训练,重复上述由远至近的过程,终于她可以手持鲜花而不感惧怕了。练习中,虽然她经常感到恐惧难忍,不愿再“自找苦吃”了,但是在咨询师和她母亲的鼓励下,她坚持下来了。 此案例中用到的疗法有:行为,认知,患者中心疗法和森田疗法以及系统性脱敏疗法。 咨询过程记录:在与患者访谈前,首先与其母亲进行了访谈。小叶的母亲很主动,她怕自己的经历影响小叶。在谈话中了解到:小叶母亲本人就自幼怕棉花,不敢碰棉花,还怕别人把棉花扔到她身上,甚至见到别人拿棉花也紧张得惊慌、出汗,必须躲得远远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叶母亲对棉花的恐惧慢慢减轻,逐渐消失了。 接着她又讲述了小叶幼时的情况,如小叶7个月大时和10个月大时,家人意识到小叶怕花,但未引起重视,认为她怕花与她母亲怕棉花一样,长大会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花的惧怕程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听了她母亲的诉述后,与小叶进行访谈时对她怕花的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患者显得很平静,当试探问她“冷静时,你认为花值得怕吗?”小叶却干脆地回答:“当然不值得。”但她却无法接近花。可以告诉患者,这实际上是这种病的症状。这种病叫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怖症。对付这种病,企图用“这些害怕是没有道理的”这一类话去克服害怕的情绪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治疗,例如系统性脱敏疗法。她听了后很高兴,表示愿意接受治疗。几个月后,小叶已经可以自由自在地傍花而走,不再怕了。 咨询结束形式:(正常结束)经过几个月的系统脱敏,小叶的恐怖症治愈了。她高兴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花是美丽的、可爱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RpC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