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否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

admin2017-07-26  34

问题 试述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否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

选项

答案(1)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有五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2)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通常认为中介目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标准: ①可控性。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地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通常要求中介目标与所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②可测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可测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明确清晰的定义以便于观察、分析和检测,二是中央银行能迅速地收集到中介目标的数据资料并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③相关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④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干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这几个指标中,通常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其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均比较理想,但由于它作为内生变量,其变动是顺循环的。同时,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也应沿同方向变动,这样就使得中央银行往往难以判断利率变动到底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还是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其抗干扰性不强。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抗干扰性都不是问题,但在相关性上却存在着M1和M2到底哪一个对最终目标更具相关性的分歧。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可以选择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但不能同时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分析如下: 第一,选用货币总量的目标会造成利率失去控制。在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时,货币的需求不是固定的,虽然可以预期社会需求量,根据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得出利率水平,从而确定在此水平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但由于产出量的意外增减或物价水平的变动,使得货币需求在预期货币需求上下波动,在货币供给量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利率也会在预期的利率水平上下波动,所以,选用货币总量目标会造成利率失去控制。 第二,选用利率目标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失去控制。同样,在确定利率目标时,货币需求会由于产出量、物价水平、公众持有货币偏好的意外变动,在预期货币需求量上下波动,为了保持利率目标,货币供应必须随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即货币供给在预期的货币供给量上下波动。所以,利率目标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失去控制。 从供求分析中得出结论是:利率目标和货币总量目标互不相容。中央银行可以达到其中的任何一个目标,但不能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dT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