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宇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现在都是看社会人文类的书

admin2011-01-08  3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宇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现在都是看社会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此语出自一位名叫罗玉凤的打工妹之口。身高1.46米的罗玉凤被网友称作“凤姐”。在上海地铁站发过1300份征婚传单、誓嫁身高1.8米的名校硕士生的她通过一次电视节目而一炮走红。
   “凤姐”是“红”了,“红”透了大江南北、“红”得风风火火!与以往名人的成名之路有所不同的是,“凤姐”并没摆出芙蓉姐姐“搔首弄姿”的姿势,也未拿出老一辈艺术家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狠劲,便一夜成名了。而推究其原因,除了“凤姐”那雷倒人的话语及经历外,传媒机构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觑。
   凤姐在各地电视娱乐节目中先后登场,先是引起轰动,继而被爆造假,实是一场有预谋的商业炒作,而一些媒体不但积极“配合”,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电视台更是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弄虚作假,安排“演员”作秀,将观众狠狠地涮了一把。
   公正地说,商业炒作,如果不违法违规,内容是否低俗,并无客观标准,公众可以批评、拒绝,但也可以选择不搭理。
   然而从公众的反应看,这事很低俗。显而易见,真要举起打击低俗的板子,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打在媒体身上。媒体本靠公信力安身立命,却公然弄虚作假,贬低公众智商,玩弄公众情感,实在可恶。
   2.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内容上以“窥私”姿态、猎奇心理看待世界,将凶杀、暴力、色情甚至是封建迷信、人类灾难等信息还原、放大,将重点放在花边新闻、犯罪和暴力事件、公众人物隐私等方面,不仅“星、腥、性”等各种低俗场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且“冷血新闻”“恶搞新闻”“炒作新闻”频现。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过分强调故事性、趣味性,标题设置一味煽情,版面处理追求视觉冲击,走新闻故事化、戏剧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细节被大肆渲染,甚至以色情画面、挑逗性动作和粗俗肉麻的语言来迎合低级趣味。
   3.“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在我国收视率颇高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马诺祈求般地提问。马诺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来回答,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哗然。
   《非诚勿扰》中另一对男女嘉宾在节目中赤裸裸的对白更令人感到惊愕-女嘉宾问一位男嘉宾:“你家有钱吗?”男嘉宾直接宣布:“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毫无疑问,马诺和她所代表的一批“物质女孩”,信仰的爱情观是金钱、地位、权力和享乐至上。这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对节目中盛行的畸形“婚恋观”的广泛批评,也引发了受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屡受挑战和践踏的深深忧虑。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冠军、广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纷纷推出相亲节目。一时间,荧屏里遍布“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轮番登场亮相。
   4.作为上海电视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白玉兰论坛“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于2010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主持人赵忠祥、沈力、曹可凡、敬一丹、王小丫、田歌、杨锐、涂经纬等出席论坛。在论坛期间,赵忠祥等名嘴齐批目前一些卫视“热播”的相亲节目的低俗化倾向,表示“做节目不能只求收视率,媒体要自尊”。
   主持人赵忠祥在论坛上说,我们要在思考中前进,是现在这个时代给予了现在的主持人、各个栏目无限的空间,三十年来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并不是主持人的终止,而是“而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梳理。“在公众媒体说过一些过火语言的人,制作节目的各个环节的人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
   而王小丫则说,自己在做一档特别节目的时候,有一位伊朗小伙子现场征婚,可一位女孩上来就问“你有房、有车吗”,让他非常不舒服。“作为主持人不能剥夺别人的话语权,但是作为媒体人要自尊,并要有责任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王小丫说,“现如今,电视上有很多节目形式将家长里短、吵架等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有些媒体故意将人的劣根性放大、渲染,而且很多节目这样做了,让人觉得很悲哀。”最后她表示,“审丑”不能成为做节目“抓眼球”的手段。
   曹可凡说,除了乱和狠,我们的有些电视节目甚至比台湾的节目更“荤”了,这真让人感到迷茫。过去节目追求真诚,现在节目就要假,要编剧编、演员演,更像情景剧了。这么下去都有点不会做节目了。为了引人注目,好些节目都去采访“凤姐”,让人感到一种悲哀。
   5.娱乐本无罪,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审美情趣上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本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当商家争相拿钱邀请一个自闭症病人、一名刚结束流浪的乞丐“犀利哥”出席走秀活动时,却大获成功;“宝马女”马诺、“豪宅女”朱真芳们越来越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主角;深陷不雅照片、视频的漩涡中的“兽兽”们不仅能安然脱身,反而借机上位更加走红。这些已经给人们敲响警钟:有些人追求的不再是光明、正当、高尚的美,而转为对离奇、低俗的人与事的热烈追逐。并且,这种审“丑”的潮流已经从网上走到网下,从“个人作怪”走向“机构运作”,从“话题”变为“现实”。
   观众们热捧、追随这些所谓的网络红人和娱乐事件,暴露的是现代人精神真空和价值虚无的一面。除了疏于提醒人们在尽情享受娱乐大餐的同时应当谨防其危害之外,媒体在这股潮流中的“越位”与“缺位”似乎更值得关注和深思。
   6.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6月12日通报,总局6月2日和8日先后下发管理通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话题关、内容关、审查关、播出关。”在广电总局日前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节目要有助于展现嘉宾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择偶观念,不得设计出位环节。所有交友类节目均不得现场直播,要严格执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制度,对有问题的内容和错误的观点必须删除。
   广电总局要求相关电视台,“要严格按照本通知有关精神,认真做好节目预案、环节设计、嘉宾选择、话题引导和播出审查等工作,切实办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婚恋观。”
   “广电总局的通知规定得十分到位,来得很及时,”不少观众说,“如果电视台只为收视率,放弃媒体责任和道德底线,用越来越大胆的言论挑战观众的极限,相亲节目即便不被广电总局叫停,也会被观众无情抛弃。”
   7.在当下的一些省级卫视中,名目各异的相亲类节目如火如荼,呈泛滥之势。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最近引起很大社会争议的相亲类电视节目进行整改。对此,各界人士表示,电视应弘扬先进文化,为广大观众奉献健康精神食粮。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李守镇说,电视媒体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你的观众是谁?你宣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在电视媒体受众中,全国广大职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广大职工群众需要娱乐节目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但他们需要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愉悦身心的娱乐节目,而不是媚俗、低俗、恶俗的节目。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以高品质的、具有健康格调和品位的文化产品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全国妇联宣传部负责人指出,在一些婚恋相亲节目中大肆炒作渲染低俗、错误价值观和婚恋观,特别是依靠贬损女性形象、使用不健康语言等手段换取收视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妇女的强烈反感。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文件,对这些节目进行旗帜鲜明的整治和规范,这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媒体文化的有力举措,符合广大妇女的要求和愿望。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张德祥说,电视作为一个在现代生活中影响极大的媒介方式,追求收视率,强调市场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握好度,不能为娱乐而娱乐,为收视率而违背基本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立场。国家的文化建设必须有优秀的团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发出正面的声音,做好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精神、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作品。
   电视艺术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电视相亲节目是有社会需求的,电视工作者要坚持引导,而非一味迎合,应该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注意培养一种沉稳而非浮躁、幽默但不油滑的欣赏趣味。他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众审美经济的时代,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必须注入审美精神,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防止道德滑坡。一些电视工作者在节目创新上的探索精神是好的,但必须反对功利化、媚俗化,决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丧失电视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建珍博士说,电视节目的成功首先要倡导正面价值,与大众文化的深刻需求相呼应。作为一个吸引观众的交友节目,真实是节目的基础,也是主导社会大众价值判断的来源。一些节目邀请模特、业余演员等扮演普通人,充当交友嘉宾,丧失了“真实”这一基础,成为单纯为获得“收视率”和“知名度”的“戏剧”,造成了大众价值判断的混乱,虽然赢得了收视率,却丧失了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马忠君博士说,收视率不是衡量节目的唯一标准,更不是降低格调、品位、用低俗丑陋和作假来迎合小部分观众心理需求的堂皇的借口。一些节目以讨论道德话题为幌子,实际上却宣扬“拜金、炫富、崇洋”等种种变形、扭曲的爱情观与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杨早博士表示,相亲节目可以办,但节目的定性要很明确,如果定位为类似“真心话大冒险”的青春游戏,一定要向观众明白宣示节目的游戏性质,以免造成观众的价值混乱;如果定位为正经的交友节目,节目播出时必须注意删减极端言论,以尊重公序良俗。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副教授认为,现在引起社会探讨的并不只是节目,也包括节日里的这些人所持有的恋爱观念、职业观念、择偶观念。一些节目把欲望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触犯了电视媒介应有的道德伦理底线,电视收视率越好,节目的存活空间越大。一些节目把这些扭曲的观念放大,造成了连锁效应,不仅对受众而且对媒体也造成了误导。
   8.目前,荧屏上有《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为爱向前冲》等近十档婚恋交友节目,很多嘉宾身份被指造假,欺骗观众,赚取收视率。广电总局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要打假:“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要认真核实嘉宾的身份,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
   2010年6月10日,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家办有婚恋交友节目的卫视发表声明,称会按通知要求执行,大家都认为通知下发,对相亲交友节目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江苏卫视表示会严格把好话题关、嘉宾关、内容关、主持关、播出关。浙江卫视表示会严格对照执行,坚持“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安徽卫视作出了实质性安排,立即停用话题嘉宾主持马诺,并对《周日我最大-缘来是你》进行全新改版,推出“暑期恋爱季”,引导青年建立踏实的婚恋观。
   9.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朱虹做客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文人讲坛,为师生开展题为“媒介的责任”专题讲座。讲座中,朱虹表示,对于低俗电视节目应坚决叫停。
   朱虹说,电视节目性质有明确的区分:一种是正确引领先进文化的,如《感动中国》;一种是通俗化节目,如小沈阳的表演。而像“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不能让其流布于社会。朱虹坦言当前电视节目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之一便是“克隆”现象严重。他以《超级女声》和刘谦的魔术为例指出,一旦某个节目火了,其他电视台就开始竞相进行复制、模仿,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在谈起当前比较热门的婚恋节目时,朱虹表示,婚恋节目体现的是一种社会需求,这些节目出现的早期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后期便渐行渐偏,渐行渐远。这是需要警惕并加以防范的。电视台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宣传金钱至上的思想或炒作个人隐私。
   谈及文化监管问题,朱虹指出,任何国家都有文化监管部门,只是管理方式不同;在文化监管方面,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放任不良文化因素蔓延只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10.“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6月初正式下发的两份文件中,对相亲节目的整改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两份文件一出,原本热闹非凡的相亲节目,忽然冷却下来,经过半个多月的观察,记者发现,一些原来火爆无比的相亲节目如今都变得温情起来。
   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因出现“宝马女”“富二代”而备受各界质疑,成为各媒体、观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在广电总局的通知下发后,江苏卫视立即回应:“把好话题关、嘉宾关、内容关、主持关、播出关,进一步提高节目品质。”据悉,6月26日,《非诚勿扰》将进行整改后的第一次节目录制,节目形式和主持人不会做任何改变,但审片将更为严格,并更换一批女嘉宾,拒绝“作秀女”。
   记者观看了6月12日晚和6月19日晚该节目的播出,发现弥漫于节目之中的“非主流”价值观讨论全然不见,“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一类的恶俗言论也没有出现。
   尽管节目是广电总局通知下发之前录制的,但通过后期剪辑,明显感觉到以“火辣言语”著称的节目有了很大改变。经济、金钱不再成为屏幕上嘉宾热议的话题,兴趣爱好的相互吸引、情感的真实碰撞成了讨论的焦点。
给定资料5提到,“除了疏于提醒人们在尽情享受娱乐大餐的同时应当谨防其危害之外,媒体在这股潮流中的‘越位’与‘缺位’似乎更值得关注和深思”。请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要求] 逻辑严谨,分析恰当。总字数不得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这句话从侧面揭示出了导致传媒低俗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观众的追捧,一个是传媒的不负责任。观众在面对低俗内容时不仅不拒绝,反而意识不到危害,甚至积极追捧。部分媒体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和反思,反而在倡导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播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上持续“缺位”,任由低俗化娱乐浪潮泛滥,不断“越位”炒作,炮制出更多的话题和报道,片面追求收视率。这种明显的“越位”无疑已经成了种种怪现象的放大镜和吹鼓手,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令更多丑陋的人与事跟风而上,甚至可能腐蚀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引导观众主动抵制低俗内容、规范传媒职责至关重要,而后者则更是重中之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r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