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admin
2021-06-01
16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遏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课文介绍
本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三单元第二课,同单元另外两篇课文为《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
教学目标:了解“赋”的文体特征,把握文本内容,鉴赏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及虚宾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文本的音韵美。 教学片段设计: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导入语:宋代黄州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被称为赤壁;又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也称它为赤壁矾。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韵,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游于赤壁下的长江,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第二环节:说“赋”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文心雕龙.诠赋》记:“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由此可见,《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赋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赋多使用新奇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与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留一定的诗意。 第三环节:文本解读 1.诵读梳理文本 (1)听录音朗诵,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注意字词的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提示:①这篇文章是一篇辞赋,同学们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声韵美;②结合课下注解,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梳理文本。 第一段指导要点: ①韵脚。前半段无韵,后半段韵脚依次是“间”“天”“然”“仙”。 ②句法。“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一句中,去掉“而”(骈体文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③层次。首句点题,“泛舟”“赤壁”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次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张本;写景用虚宾相济之法,先实后虚。 第二段指导要点: ①韵脚。有两组: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 ②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枻”“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③层次。“乐”字承上。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轼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做铺垫。以下写箫声,为“客曰”做铺垫,兼伏下文苏子“问客”。 第三段指导要点: ①韵脚。有五组:第一组是“稀”“飞”“诗”,第二组是“昌”“苍”“郎”,第三组是“东”“空”“雄”,第四组是“鹿”“属”“粟”。第五组是“穷”“终”“风”。 ②句法。首句及“客曰”中陈述句“顺流而东也”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骈句。“方其”“况吾与子”是统计字,不计。 ③层次。苏子问即承上启下语。“客曰”一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曰“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这是主要的一问,为下文写悲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着眼于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并以“托遗响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第四段指导要点: ①韵脚。有四组:第一组是“往”“长”,第二组是“瞬”“尽”。第三组是“主”“取”,第四组是“月”与“竭”,“色”与“适”交叉押韵。 ②句法。以散句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风……用之不竭”这一部分用骈句。 ③层次。先借眼前的水和月说明“变”和“不变”的道理,客知其“变”而不知其“不变”,因而“哀”与“羡”;知其“不变”,则何哀何羡?后以“物各有主”反映出明月与清风之无主,可以自娱,以“而吾与子”照应上文“况吾与子”。 第五段指导要点: 本段句句承前作结,最后两句意味隽永,主客“自在”之态跃然纸上。 2.鉴赏文章艺术特点 问题:从艺术特点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教师明确。 明确: ①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包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来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②“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如开头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虽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③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第四环节: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背诵课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od9FFFM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设计任务:请阅读下面学生信息和语言素材,设计20分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案。该方案没有固定格式,但须包含下列要点: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keyanddifficultpointsmajorst
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TBLTmodel)。请简述“任务”与“练习”的本质区别,并说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写作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写出其中涉及的三种写作体裁。并以记叙文为例,简述教师应从哪四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记叙文写作。
下面教学片段选自两位英语教师的课堂实录(片段中T指教师,S指学生)。Teacher1:T:Whatdidyouhaveforbreakfastthismorning?S:Ihaveabottleofmilk,aneg
下面是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一堂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部分。TeachingProcedures:Step1AnalyzethetaskAskstudentstoanalyzetherequirementsoftheexercise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阅读课EnglishAroundtheWorld的教学片段。T:Now,youwillhave5minutestoreadthepassageforthefirsttime,andthenIwa
请仔细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材料一:Askthestudentstoreadthetextfasttogetthegeneralideaofeachparagraph.Atthesametime,analyzeth
请阅读下面一份学生的书面表达以及教师的评语,并回答问题。Hi,Suzanne,Firstofall,welcometoChina.Infact,manystudentshavethesameproblemlike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写作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Tellstudentswewouldwriteanarticleforourfavoritesports,andthetopicisaboutsports.
下面是某教师在一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听力课的听力材料及某一个教学步骤的记录。听力材料:一篇关于世界石油争端问题的新闻Teacher:Nowlistentothetape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
随机试题
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
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A.起病6h内升高,24h高峰,3~4d恢复正常B.起病4h内升高,16~24h高峰,3~4d恢复正常C.起病8~10h升高,2~3d时高峰,1~2周正常D.起病6~12h升高,24~48h达高峰,3~6d恢复E.起病3h升高,第2~5d出现平坦峰
用血调控是根据什么调配相应血液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原建设部令第159号),建筑业企业申请晋升资质等级或者主项资质以外的资质,在申请之日前()年内有将承包工程转包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
以下属于财产保全的方式的是()。
如果危机发生时,公司能够采取非常有效的办法来消除危机,实际上能够增加公司的声誉。一个非常好的声誉,可能因为一个事件,转眼间就被破坏;而一个不好的声誉,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消除它。如果以上陈述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陈述?()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根据我国城市的分布格局特征可知,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的是()
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包括()
设n阶矩阵A的每行元素之和为a,则A3+3A2+2A+E必有特征值____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