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看手机。”“把手机贴在我脑门上吧,这样至少我可以假装你对我目不转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亲友的人,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低头族”。这一群体的“手机依赖症”,引起了

admin2016-01-30  63

问题 给定资料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看手机。”“把手机贴在我脑门上吧,这样至少我可以假装你对我目不转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亲友的人,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低头族”。这一群体的“手机依赖症”,引起了不少专家的注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约12小时;80%的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记者调查发现,在城市青年群体中,“低头族”的队伍正不断壮大,尤其是“白领”和学生,一些人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依赖度几乎达到“痴迷”的地步。24小时开机,不用手机实时查看微博、微信或QQ便无法安心,等待的时候如果没有手机的陪伴便无所适从,用手机看小说、浏览社交圈的朋友动态成了最好的“催眠曲”。更有甚者,出现了因“玩手机”而“不要命”的情况。有人因低头看手机而闯红灯被撞,有司机边开车边玩手机罔顾乘客生命,甚至还有粗心的父母忙着玩手机而弄丢孩子……
    围绕着“低头族”,衍生出了不少其他“族群”:比如喜欢反复拉伸页面到无法自控的“刷屏族”,利用移动终端不断进行网络购物的“剁手族”,还有一些迫于工作需要必须时刻低头看手机的人,被称为“屏幕奴隶”。如政府网宣工作者、股票证券分析师、销售公关人员等,因为手机傍身而习惯了“无意识加班”。不少网民表示,即便自己不是“低头族”的一员,也能从身边随便拉出七个八个同类。和“低头族”相处中时常被“架空"的遭遇更是不胜枚举。“情人节吃个饭,我男朋友还一个劲玩手机,也不跟我说话,感觉很不尊重我。”网民“飘飘仙子”说。“饥肠辘辘地等满一桌菜,不是趁热吃,而是先拿手机一阵狂拍,真是够奇葩的。”网民“泰山压顶”说。
    2.李大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平时一大家子很难聚在一起,李大爷老两口难免有几分牵挂,尤其是对三个孙子特别思念,经常盼着在节假日能一起聚聚。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五一小长假,老两口欢欢喜喜等待儿孙们回来一聚,但是,进门不到10分钟,三个孙子各自捧着一部手机玩得不亦乐乎,爷爷奶奶想找机会和他们亲近一下,结果招来了三个孙子的一阵不耐烦。这时候,除了在医院上班的姑娘呼呼大睡外,两个儿子也各自拿着平板电脑忙业务。这样的聚会让老两口十分伤心,李大爷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发现儿孙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李大爷所遇到的现象在我们身边非常普遍,随着手机和电脑技术的不断升级,虽然让人们充分享受到了高科技的便利,但是随之出现的问题是,摆弄手机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已成了一种流行病,以至于人们之间的沟通时间,与父母的交流时间都被手机挤占了,就连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上班开会都不例外。
    在南昌高新区创达科技工作的工程师蔡权组织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十来位老同学应邀来到了大顺巷的一家餐厅。本来,蔡权很期待与朋友们畅谈一番。“一开始大家还聊得很热烈,但是上菜了以后,大家就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了。”蔡权这样说。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慢慢地开始低头看手机屏幕,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蔡权发现,大家面对面没什么话聊,却有人用手机“摇一摇”的功能,与附近的陌生人聊得火热。来参加聚会的其中一个同学小李说,自己每次出门之前,会把两部手机、备用电池、充电器、充电宝和数据线装入手提包中。“要是出门忘记带手机了,人就好像丢了魂一样,一整天都会心神不宁。而且担心出现手机没电,我出门还得带着备用电池和充电宝。”比起忘带手机出门无法工作,更令他感到困扰的是,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外出公干,小李总感觉自己的手机在响,可掏出手机却发现并无来电。“明明不是自己电话响,却还是忍不住要拿出手机来看一眼。过了一会儿,又似乎感觉到手机在振动,赶紧掏兜看手机,原来手机并没有任何动静。”李宝赟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天都带着两部手机在身上,从不关机。我感觉,我被手机‘绑架’了。”
    3.“年纪这么小,竟然已经得了中老年人中常见的颈椎变形。”昨日,说起小顾的事情,锡山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的主任于耀清很感慨。于耀清告诉记者,19岁的小顾是一周前到他这问诊的,反映有脖子酸痛,头晕、胸闷等症状。当时,他就对小顾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小顾的颈椎出现了生理曲变,略呈反弓形,出现了严重的颈椎变形。“正常的颈椎,从前向后看应当是前凸,呈弓形。”于耀清说,可他用手摸小顾的颈椎却发现已完全变形,几乎变得笔直了。所幸发现及时,小顾的病通过牵引治疗应该可以基本治愈。否则,时间久了,小顾的颈椎供血可能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呼吸中断。为何年纪轻轻就得了颈椎变形?对此,于耀清分析说,这种病应该是长期低头导致的,而他在为小顾做牵引治疗时发现,这个小伙几乎一秒钟也离不开手机,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还在玩手机上的游戏,他分析小顾的颈椎病就是长期低头玩手机造成的。对此,小顾也坦言,自己在学校里相对比较空闲,平时下课后也不喜欢和同学出去玩。唯一的爱好就是躲在宿舍里,用手机上网和玩游戏。玩游戏时,为了赢,他整个人是全神贯注地投入,一打就是四五个小时,连中午吃饭时都懒得去食堂,常常是叫同学带饭,手机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玩伴。得知自己是由于长期低头玩手机才患上这种病,小顾很震惊,他表示今后要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希望能早点康复。
    无独有偶,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台湾一名女士迷上了某热播剧,她连续熬夜追剧长达72小时后因视力出现模糊而赶往医院治疗,年仅34岁的她被发现患上了早发性白内障。据报道,这位女士是一名高度近视患者,而且她平时喜欢在电脑上玩在线游戏,常常一玩就是几小时,长期存在用眼过度的情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孙晓东教授告诉记者,除了干眼症、视疲劳、近视之外,长时间近距离面对电脑屏幕还会对视网膜形成潜在的伤害。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波长、亮度和照射时间等条件下,类似于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视网膜中的神经细胞形成伤害,导致视功能损害。
    4.长春一位学生家长李女士称,她因为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总玩手机,把刚给儿子买不久的手机摔了。“今年8月份的时候,孩子吵着要买一部手机。考虑到孩子的成绩还不错,和孩子约法三章后,我就领着孩子去购买了一个,当时花了1 500元左右。结果就在不久前,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而且不止一次,成绩也下降了。”李女士说,回到家后,儿子还在不停辩解,而且就在她训斥儿子的时候,儿子的手机又响了,一怒之下,她摔了儿子的电话。李女士说,她也知道孩子过早地使用手机不好,但是有时候孩子放学,是需要自己走回家的,家长担心孩子,所以给孩子买了个手机,方便能及时找到孩子。而李女士的这番话,也说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我们都不情愿给孩子带手机,天天嘱咐孩子别在课上玩,担心玩手机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一位女士学生家长说,现在她不敢给孩子用太好的手机,一是担心孩子会沉迷于手机里的游戏中,二就是担心孩子去学校炫耀,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兴盛小学副校长张耀辉说,在他们学校里,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要求学生严禁带手机上课,但是老师还是希望,孩子在上课期间,不要带手机,以免分心。可是,有一些孩子情况比较特殊,就像是家长不能及时来接等情况,需要家长及时告知孩子。“现在手机里的游戏五花八门,孩子很容易沉迷,这样肯定影响孩子学习。”宁静小学党委书记祁秀丽说,在她们学校里,只要孩子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私自摆弄手机不听课的话,老师就会及时和家长沟通,“因为孩子的生活规律非常稳定,老师和家长之间都有联系方式,如果孩子有情况的话,学生可以使用老师的手机和家长取得联系,无特殊情况,校方不希望学生带手机进入课堂。”
    长春骨伤医院医生介绍,现在小学生的骨骼处在生长期,在课堂上,孩子偷玩手机的话,肯定就会想办法用身体来“掩护”,而长此以往的“掩护”,就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影响孩子生长。“现在大人总玩手机眼睛都吃不消,更何况是孩子。”长春眼科医院医生介绍,随着智能机的流行,如果孩子总接触的话,玩的时间又长,肯定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就很有可能会患上近视。阳光心理援助中心主任格林说,他不赞同孩子过早接触手机,会让孩子沉迷于此,从而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就好像沉迷网游一样,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近日,由团市委、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广州新一代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共同主办的“E路阳光夏令营"正式开营了,与一般的夏令营不同的是,这次参营的除了青少年外,还有他们的家长。据了解,此次健康上网夏令营活动共接受了80名青少年,年龄在13~20岁,以初三、高二、高三的学生为多。其中10%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14~1 5岁。他们所表现的共同特征就是喜欢宅在家上网、玩手机,厌学,自我封闭,几乎不与家长沟通,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但有不少网友。新一代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沈家宏教授表示,暑期既是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高发期”,同时也是解除依赖的“黄金期”,因此本次夏令营活动就是根据青少年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一套特色教育课程,培训项目除了有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体能训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外,还特地加入感恩教育课程,主要是增加孩子对亲情的感知和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包括开发潜能、角色扮演、分享体验等形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上的综合体验,被教育者将主动改变自己过往的认识。而最特别的是,本次夏令营的教育主角还包括学员的家长,专家表示,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主要在于家长的引导,比如帮助青少年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指引他们合理科学安排时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融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人际网络。
    5.“其实,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一方面,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丰富、信息获取速度变快,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变得极其单调。“我从上海回苏州的火车上,发现人人手里都拿着手机或ipad在玩,有的上网有的打牌,这就是一种极其单调的生活。”王国荣说,这种时候,看看窗外的风景,和邻座的朋友聊聊天,都是一种方式,而现代人却只专注于手掌间那小小的电子屏。另一种单调来自于内容的单调,千篇一律的网络歌曲、快餐新闻,就如同让人吃下大量垃圾食物,还来不及消化,又开始吃下顿,最后大脑变得拥挤,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无处存放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沈扬表示,除此之外,电子产品会不停地向大脑发出信息,过多的刺激会耗尽大脑的自然运作能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我们应该甩掉这个包袱,王国荣说,过度看电视、上网造成的视力下降;熬夜打游戏侵占了最宝贵的睡眠时间,让全身都受伤;和家人的关系会因为电子产品的出现而变得疏远;真正有用的知识,基本没有时间去了解……这些都是过度依赖带给我们的危害,要主动远离它们。他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让自己每天收获知识的增长、良心的增长、肌肉的增长。”王国荣说,他已经戒掉电视4个月,现在每天用看电视的时间看书、运动。“假设每天上网闲逛三小时,一年就是1000小时,大学里一门课一般是50~1 OO小时。想想你浪费的时间能上多少课?"买几本耐看的好书,带孩子听一场音乐会,去户外打打球,都比上网、听MP3、玩电脑游戏有意义得多。发呆、独处、幻想甚至无所事事,都可能是思考的良好契机,成为凝结智慧的过程。但现在不少年轻人情愿被动地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也不愿停下脚步来思考。给大脑一些“留白”的空间,适当让自己抽离出他人的世界,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存在感。“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有些需求就是商家制造出来的,商家生产出的东西就是希望他的使用者喜欢并迷恋。”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27岁的姜小姐彻底地远离了手机,过了一个没有手机的周末。在媒体工作的姜小姐自称已经得了“手机依赖症”,“睡醒了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没事就刷微博、聊QQ。除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抱着手机度过,甚至连上厕所的时候都会带上手机。”这个周末,姜小姐得到了一次解脱,她除了逛街购物外,还抽出了半天时间去健身。许久没体验过室外生活的姜小姐顿时感到神清气爽,“宅在家里未必是唯一的选择,没有手机我也过得很充实啊!”“我认为这是个既环保又减压的办法。”她说,不停地玩手机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而且要用掉很多的电,太不环保了。周末完全可以享受室外生活,比如可以健身、会友、逛街、看电影、去公园等。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美国,不少人已开始意识到“手机依赖症”可能带来的恶果。正在美国杜克大学留学的李萌说,美国年轻人发明了不少“戒手机瘾”的妙招。“比如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会把手机‘叠罗汉’,谁要是忍不住先拿了,就要负责买单。”
此外,不少网民建议,社会公益组织不妨设计一些类似“断网一小时”“不带手机一天”等主题活动,倡导大家回归现实世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6.一位妈妈写给儿子的信近日在网上热传,这封信中充满了母亲的关爱和失落。“亲爱的儿子:刚才,你打来电话说,中午在同学那儿吃饭,不回来了。看着早上准备好的菜,突然就一点也不想做了。”这封信的开头很多家长都熟悉,孩子长大了,经常一句“我不回来了”把爸妈一颗热切的心搁在一旁。这位母亲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里话,“去年过节,你在家待了不到10天。基本上除了去外面和朋友耍,就是玩电脑、玩手机。今年回来前两天基本也是这样。”这位母亲感慨:“其实,我们心里最盼望的,不是你替我们干什么活儿,而是能多看到你。”
    这封母亲给儿子的信,让很多网友看了“眼睛湿湿的,感觉像在说自己”。网友“南极雪”说,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回家过年忙着各种聚会、娱乐,仿佛这些比父母亲情重要,让人羞愧。“人回家,心更应该回家。”很多有相似经历的长沙网友表示,看过这封信的第一感受是惭愧,瞬间联想到自己也疏忽了跟父母相处的亲情时间。也有部分网友客观分析其中的原因。有网友说,一回家过年,就要面对亲友的轮番“轰炸”:发了多少年终奖、有没有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怎么还不要孩子……以至于面对面的交流失去了乐趣。更多的网友呼吁,手机、电脑什么时候都能玩,亲情与孝敬却是不能等的。春节期间每天关机一小时,和家人聊聊知心话,让亲情回归。但客观地说,作为通讯和信息工具,手机本身并无过错,错的是手机的使用者对亲情的麻木。须知,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发达,亲情与生俱来,亘古不变。拥有时不加珍惜,失去必后悔不已。特别是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春节短短几天,是难得的叙亲情、尽孝心的时刻。即使是亲人的唠叨,换一个角度看,那也是对归来的游子真心关怀、由衷喜悦的表现。听听亲人的唠叨,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此时若只顾低头玩手机,而冷落亲情,于情何堪,于心何忍?
    有人说,这是一个“人类离别的星球越来越近,离自己邻居越来越远”的坏时代。在“微时代”,传播变得更加流动,传播时间被分割得更加琐碎,人们更青睐“快餐式”文化,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沉重的内容,生活日益数字化、浅表化、碎片化。我们不谈超过半年还不结婚的恋爱,只擅长在网上谈情说爱、发泄对爱人的不满、晒恩爱,对着屏幕比对着爱人和家人的时间长得多,对亲戚家的Wi—Fi密码比他们的音容笑貌更熟悉……更让人觉得寂寞的是:无处不在的电子设备成为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角,而作为沟通主体的人以及沟通本身,却悄然缺席。
“如果我没有拿着掌上电脑切水果,就一定在电视机面前看肥皂剧;他如果没有拿着手机自言自语发微信,就一定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这是“80后”网友“小小菜”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描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55.7%的人认为“手机依赖”会使人的现实交流能力变差,46.1%的人认为会使生活圈变窄,29.9%的人表示会陷入更深的孤独。而对这种心灵的孤独刻画得最入木三分的,莫过于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这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心理康复科主任医师苏路侠介绍,面对面沟通是最直接的,与家人或者朋友相处时玩手机会影响亲情,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老年人说一件事情往往喜欢重复唠叨许多遍,晚辈尽量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粗暴地打断或制止老人说话。”苏路侠说,很多老人因为孤独整天沉默寡言,子女要尽量抽时间陪老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教授史铁尔表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低头族”,导致团圆时刻变了味。实际上,合家团圆不仅仅是互相见个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关机一小时”不仅是为自己彻底放个假,慰藉一下久违的亲情,更重要的是,尝试着从亲人那里重新找回面对面沟通的乐趣。一声声问候与关怀,一家人其乐融融,才是团圆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1”中提到了“低头族”,这个群体在大学校园里也渐渐出现,据某大学医务室工作人员介绍,在目前接待的就诊学生中,已经有一少部分学生出现颈椎问题,据诊断,这是因为学生平时使用手机太过频繁而导致的。该校某社团了解到这一状况之后,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繁程度。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
    要求:(1)写出明确的设问并标注序号;
    (2)可以给问题设置选择项;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
    (4)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社团关于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随着现在手机使用日益频繁,我们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对手机有所依赖。为了了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频繁程度,以便为我们社团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现进行一项问卷谚查,希望大家配合。您所填写的任何资料,我们将为您保密。 一、你有经常拿手机出来看的习惯吗? A.有事的时候才看 B.无聊的时候会玩一下 C.一闲下来就看手机 二、你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A.不到1个小时 B.1—3个小时 C.3—5个小时 D.不知道具体时间 三、你打开手机一般都干什么?(多选) A.无目的性,纯粹打开手机浏览一下 B.看朋友圈的朋友状态 C.找人聊天 D.玩游戏 E.其他 四、你的手机里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 A.有用的 B.无用的 C.大部分是无用的 D.大部分是有用的 五、你跟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会不会也有一直玩手机的情况? A.较少 B.经常 C.没有 六、你觉得手机对你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多选) A.学习成绩下降 B.睡眠时间减少 C.患上依赖症,一会儿没有就不行 D.与家人和朋友沟通的时间减少 E.正常使用,没有太大影响 七、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在手机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想减少? A.有想过,但没有成功 B.没有,这样挺好 C.想过,也成功做到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T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