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执教者:张老师——一位多年扼守在中考关口的老教师 师:同学们还记得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 (众)生:(n-2)×180°。 师:三角形的外角和又等于多少度呢? (众)生:360°。 师:当时,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呢? 生1(数学课代表):利用

admin2016-01-30  18

问题 【案例1】执教者:张老师——一位多年扼守在中考关口的老教师
师:同学们还记得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
(众)生:(n-2)×180°。
师:三角形的外角和又等于多少度呢?
(众)生:360°。
师:当时,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呢?
生1(数学课代表):利用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为补角。
师:对!同样,根据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为补角,可以求得n边形的外角和,为了求得n边形的外角和,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先“安静独立”地填写表格,5分钟后小组合作“热烈交流”)
师:

选项

答案案例1中张老师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案例2中朱老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从而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案例1中,对于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师用内角和一证了之,表面上看学生“探究”得热热闹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归根结底还是由教师点燃了这把“探究之火”,根本谈不上有学生的自身体验。 案例2打破惯例,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转圈”活动,再现了数学知识的自然背景及其本质内涵,也让学生初步经历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反思、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Kk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