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二战”后苏联体制表现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革。

admin2019-08-15  23

问题 论述“二战”后苏联体制表现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革。

选项

答案(1)战后苏联体制表现的主要弊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战前确立的“斯大林模式”体制,战后初期,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向其顶峰的阶段,同时也是这种体制逐渐僵化、表现出危机征兆的阶段。而斯大林在领导国家取得历史性的胜利后日益趋向于保守,他把自己建立的体制模式看作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允许揭露这种体制模式的弊端,更不允许对这种体制模式进行改革。这样。斯大林用个人的理论权威排除了其他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探索,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在理论上的唯一正统性。“斯大林模式”体制最严重的弊端表现在权力机制领域,即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走向改革:赫鲁晓夫执掌党政大权后开启了苏联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因为正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展开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尝试。赫鲁晓夫的改革在政治体制领域首先是平反冤狱和加强法制。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工业管理体制方面,赫鲁晓夫也做过改革的尝试,其中最大的动作是将原来由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改为由经济行政区管理。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浅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它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阶段。作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这个阶段及赫鲁晓夫本人所表现的历史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改革的客观趋势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改革的主客观条件都很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 勃列日涅夫时期以“完善”既有体制为宗旨的理论和政策使一度受到改革冲击的“斯大林模式”得到修补和延续,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社会发展的停滞,并在勃列日涅夫晚年再度出现了类似斯大林晚年的由体制僵化而走向危机的状态。 1985年3月10日,赫鲁晓夫去世。3月11日,“苏共中央非常全会”选举54岁的戈尔巴乔大接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新一代领导人开始掌权,苏联历史进入了大变革的新阶段。

解析 苏联由于“斯大林模式”的根深蒂固,后期的改革无法改变僵化的体制,最终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解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Ki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