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 冬已至 ①有人说,这是一个出快餐书籍的时代,高雅文人们的冬天到来了。 ②前些日子

admin2019-07-08  89

问题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
                                                            冬已至
   ①有人说,这是一个出快餐书籍的时代,高雅文人们的冬天到来了。
   ②前些日子,香港一家有名的人文书店老板在整理书籍时,被坠下的书压死,其尸首十天后才被发现。报道一出,引得爱书人唏嘘不已。书店老板的死,大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书市现状。内容高雅需要细嚼慢咽的书乏人问津,相反,各种奇情、惊悚、低劣庸俗甚至错误百出的书,竟被宣传为适应最广大百姓,美其名曰上了“排行榜"的快餐书而不停地再版。这样火热的书籍营销市场背后,是何等刺骨的寒冷!确实是让人感到冬天到了!
   ③我曾经试着去追寻前人的读书之路,感受他们经历过的读书四季。
   ④那是个飘逸着奇幻之梦的书之春。有《诗三百》的奇异绵长,有老庄的诡伟超绝,有诸葛亮的慷慨激愤,有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的霸气。有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惆怅,有李清照“惊起一滩鸥鹭”的超脱,有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僚。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陶渊明的菊花盛开,有龚自珍的寒梅怒放。有王维的诗画一体,有王勃的情景交融。书之春是诗词赋的季节啊,她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变得纯真而高雅。
   ⑤那是个流光溢彩的书之夏。人们饱吸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睿智,激起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期待;经受欧·亨利精巧结尾的震撼,享受伏尔泰宏篇巨制的滋润。到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访古,去杜拉斯曾魂牵梦萦的湄公河畔沉思;随鲁迅到成亨酒家闻烧黄酒的醇香,跟汪曾祺到他的故乡品尝那甘美的鸭蛋。书之夏啊,让人们思索、感悟,悟出人生的真谛。
   ⑥那是个沉稳而丰实的书之秋。看卡夫卡在《城堡》里深思,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荒诞,感受《铁皮鼓》的沉重,沉思《追忆似水年华》的真意。王小波何以表述历史的三个时代,周国平为何要构想精神的家园,余华笔下几世几代的中国民众是怎样的不幸,张玮在《古船》里究竟留下了多少时代的印记,在这思索的书之秋啊,令人们清醒,使人们求索。
   ⑦而如今,冬已至。我曾经勾画过一个美妙的读书之冬的美景:或端坐桌前,有香茗为伴,或围炉而坐,捧卷在手,高诵低吟。可如今,且不说好书难觅,即使觅得,又何能展读?且不说八辈子也做不完的题目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空间,时常要感受到的监视的目光就令人如芒刺在背,惴惴之中,哪来的心情品味享受书的美好?我虽不是高雅文人,但也感到饥饿,感到彻骨的寒冷。
   ⑧不过,雪莱曾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⑨冬已至,我期盼春天!
问题:
以上是某位高三学生的模考作文,请指出这篇习作最少两个亮点(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选项

答案 本文亮点之一是立意新颖,思考深刻。学生能够避开一般构思,而从书市现状写起,表达对读书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读书现状的批评。该学生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清晰地表达出来,体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思考。他的思维触角很敏锐,从一则有关书店老板的报道,想到了书市的不正常现象,由此生发出对读书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中不能享受读书之乐的痛心,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亮点之二是体现了较为丰厚的积累。小作者在考场上能写出那么多的作家、书名和实例,本身就体现了其宽广的阅读面和较为丰厚的知识积累,这也正是小作者能够这样善于思考的主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读书体验的人,很难有对读书生活的深层思考;没有深切体会,很难感受到不能读书的痛苦,这就是语文素养的体现。教育如果不能让学生读书,那绝对是失败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E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