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沈阳市X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有全球最齐全的机器人种类。在X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一台台无人驾驶的移动机器人在地面上自由穿梭,自动避开障碍,搬运物品。自从移动机器人系统在国内某汽车公司首次投入使用后,X公司强势切人

admin2018-04-23  43

问题 给定资料
    1.沈阳市X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有全球最齐全的机器人种类。在X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一台台无人驾驶的移动机器人在地面上自由穿梭,自动避开障碍,搬运物品。自从移动机器人系统在国内某汽车公司首次投入使用后,X公司强势切人这一领域,不断开发新产品,如今已占领国内市场九成以上份额。它们从沈阳出发,“昂首”走向全球。通用汽车将X公司移动机器人纳入全球采购平台,瑞典沃尔沃公司放弃机器人行业老大ABB,选择了X公司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2000年成立时X公司仅有40人。没有资金、没有厂房、没有社会资源。”该公司总裁介绍,“创新是主动选择,也是被逼出来的。”从做课题做项目,到做实业做市场,X公司人当初也曾“拔剑四顾心茫然”。机器人产品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比其他行业更大。“研发必须走在市场前面。”智能移动机器人事业部王总监感受颇深。2010年X公司获悉国外出现了不用电池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就立刻投入研发。两年后,非接触供电机器人通过内部测试,随即得到广泛应用。除混合式充电技术外,X公司还研发出电磁导航、激光导航等多种导航方式,不仅实现了批量出口,还拿下95%的国内市场份额,首次在高端制造领域对进口品牌形成“挤出效应”。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机器人。以汽车为例,人工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17名熟练工人耗费3天时间,合格率仅为60%;用机器人,仅需要3个普通工人1小时,合格率100%。目前,X公司有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5大类、70余种机器人产品,拥有600多项国家专利,取得10项软件产品著作权,制定了5项国家标准和几十项企业标准。2014年9月,X公司推出数字化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线年产能达到5000台。在这里集成了X公司生产的堆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等各类系列产品,可实现柔性物料传输、零部件自动清洗、自动化装配等一系列功能。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志着X公司真正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无缝隙融合。
    人才和投入是创新的基础。X公司早在2002年就形成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各研发事业部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的产学研联盟为平台的三层科技创新体系。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接近80%,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总体销售额1 2%以上,在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遥遥领先。面向工业机器人,X公司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成立机器人高端研究院,聚焦服务类机器人,与上海交大、上海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机器人技术研究院,不仅要成为高端技术公司,还要成为高端平台公司。
    2.“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提出的推动“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在全国质检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热烈讨论“制造”与“创造”、“速度”与“质量”、“产品”与“品牌”这些熟悉而又令人兴奋的字眼,畅谈贯彻落实“三个转变”要求的深远意义。
    2014年6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指出:“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换档升级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要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
    “中国制造2025”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3.德国于2010年提出《德国高技术创新战略2020》,重点关注气候变化与能源、健康与营养、移动、安全和通信等5大领域,2013年由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专门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把“工业4.0”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认为在由信息技术的发明所推动的工业自动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变,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
    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数字化制造,但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管理,采取的是集中式控制系统。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智能化,不仅包括机器设备,而且还包括被加工的材料、被组装的零部件,都会装上智慧化的大脑,实现机器与机器的对话,机器与材料的对话,生产过程不再是机械的加工过程,而是变成了生物过程,生产系统将变为生物系统。
    4.“工业4.0”这个全球创新热词,会给中国、给上海带来多大的机会?一向走在改革前列的上海已率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业态、新的增长点正在破茧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先行先试,打开“工业4.0”的想象之门。如果说过去我们在技术发展上更多是追随别人的脚步,引进消化吸收,那么在“工业4.0”的发展上,上海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超越?一家上海创业企业正做出回答。
    M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公司”)成立之初,为一家国外豪华汽车品牌做配套,设计和制造能力得到了外方认可,但从未做过信息化生产线,管理人员对“工业4.0”更是闻所未闻。外方本打算从英国进口整条生产线,可是费用很高,时间也来不及。为拿下订单,公司创始人陈总带领团队开启了一条异常艰辛的研发之路,没有双休,天天加班。大家都发扬拼搏精神,反复研究国外传回来的视频资料,认真研究每个细节。最后,他们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生产线一年后投入使用。
    “信息化生产线,简单说就是打通一个个信息孤岛,把生产线上的机器都串联起来。”在某汽车仪表盘组装生产线上,只要在电脑上轻点鼠标,机器便打印出一张带有条形码的订单,每个工位前都有一个屏幕实时显示生产信息。第一个工位上,工人手拿扫描仪扫一下装车单,线束(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与装车单信息匹配通过,移动小车自动运行到下一个工位,识别装车任务,屏幕上显示作业指导书。组装完毕后进入影像检测,驾驶侧膝部盖板、驾驶侧气囊等一一安装到位;影像检测通过后进人电检,再进入发运等待区……整个过程简洁有序,所有环节均显示在屏幕上。“在这套生产线上,每个工位之间是有‘交流’的,上一道工序做过哪些操作、谁做的,下一道工序一清二楚。”这套生产线在无线射频技术、工业以太网、在线条码、二维码比对、影像识别、机器人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有这样的生产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好多种不同需求的产品。”由于生产线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联通,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销售和流通环节,整体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过去下降近40%。
    目前我国还有不少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就连基本的自动化都没实现,主要还靠人工。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个性以及可追溯性等有更多要求,人工难以顾及这些需求,比如生产矿泉水瓶,需要瓶盖、瓶身和塑封三套机器,三者怎么协调、物料怎么运输都靠人工。如果问生产经理工厂一天生产了多少个瓶子,他要问车间主任,主任再问班组长,然后工人再一个个数、抄表、统计。信息传递过程漫长,还存在失真,基本无法监控产品质量。
    M公司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更像生产现场的总管,各类信息流和数据流通过功能模块有条不紊地分配、统计、分析。”陈总介绍,人(每一个设备由谁操作、技能是几级)、机(设备的效力、使用年限),料(生产原料、后勤补给)、法(生产工艺、流程)、环(包括温度、湿度等在内的环境因素),五大要素都实现信息化,“总管”全都心中有数,它可以实时调整订单,算出设备何时需要更换,判断出设备产能的瓶颈出在哪一个环节。
    “关键要找到让机器聊天的密码。”这是陈总在研发过程中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国内有做得好的自动化生产线,但大部分还只是信息孤岛,设备不能互联。每台机器的信息流在各自的处理器里打转。”M公司自主研发了数据采集板卡,破解了机器之间沟通的密码。“国内没有人做过,团队也没有任何经验。数据采集板卡的研发过程中,光刷机试验就烧掉几百台机器。”最近工信部正邀M公司参与制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我们是通过这个项目,真正实现了智能制造。”陈总说,项目接近尾声时,“工业4.0”概念迅速火爆起来。
    “工业4.0”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上海某高校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用“煎蛋模式”来比喻未来制造中产品与服务的关系,核心产品相当于“蛋黄”,而由品牌、服务创造的创新价值则是“蛋白”。德国很擅长做“蛋黄”,但是产品做得好就意味着产品寿命长,“蛋黄”就只能挣一次的钱,利润不高。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是希望通过足够的数据与创新能力,改变顾客购买的价值。
    M公司要做的就是从“蛋黄”到“蛋白”的改变。“公司刚创立时主要就是做设备,现在我们是做解决方案。数据采集板卡在这个方案里只占10%,我们要为客户提供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网络架构、上位系统算法等一系列细化的方案。”M公司更看重的是工业和互联网结合后带来的大数据。过去的企业强调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来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如今则要将消费数据和工业大数据对接,将生产与服务更紧密融合,走向“大规模智能化私人定制”。目前他们已开发出“工业4.0”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致力打造工业云。一个简单的表现形式是,所有工厂的生产情况、实时数据都能在一个APP里看到。将来,客户需求数据上传到工业云,经挖掘计算后,将制造任务分配给优势制造企业完成小批量柔性制造。该平台通过专家评审认可,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项目国家专项资金。
    5.美国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郊外的詹姆斯河沿岸,一个造纸厂即将动工。工厂的主人是一家来自中国的造纸企业。完工后,它将会消化该地区出产的稻草、玉米秸秆,并将之转化为纸巾、面纸、有机肥料等家庭用品,而所有的这些产品还会被贴上一个“产自美国”的标签。
    6.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一经提出,便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受到各行各业的一致认可。
    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考察东风商用车重卡新工厂时.在装配生产线旁,李克强应邀为新型重卡加油。总理说,这不仅是为东风加油,也是为中国制造加油。看到一个班组的工人们在讨论通过工艺创新提高零部件装配效率,总理对他们说,“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艺创新,其中关键是以客户为中心。要以客户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倒逼“中国制造”全面升级。李克强总理还专门看望了二汽建厂老领导、老专家、老工人。总理深情地说,你们是二汽的“元勋”,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在大山沟里披荆斩棘建起一座现代化汽车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7.“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们智慧的创造,如同诸子百家造就了中华民族思想天空的灿烂群星一样,“工匠精神”也曾造就我们民族的百业兴旺、繁荣空前,同样是星光璀璨。
    《增广贤文》有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考工记》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蜿蜒万里的长城、栩栩如生的秦陵兵马俑、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绚丽神秘的敦煌壁画和彩塑、巧妙绝伦的赵州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化身。又比如中国红茶,曾经成为欧洲皇室贵族的标签。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描述,“你连中国红茶都喝不起,还算什么贵族?”现在一些人热衷于到国外去买奢侈品,殊不知历史上,中国的产品曾经被西方顶礼膜拜。
    历史上我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优质产品远销海外,深受国外消费者追捧。据葡萄牙人记载,16-17世纪间50余年内,葡萄牙商船每年自澳门运往长崎的中国丝绸,少时约1 500担,多时约3000担。157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中国到菲律宾、墨西哥的“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每艘船满载中国丝绸多至1200箱。1 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的丝绸产品占63%。据统计,从康熙元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开往日本的商船所载货物70%以上是丝绸。
    再看看瓷器外贸情况,中国瓷器在唐代制作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正是这一时期,中国瓷器开始依靠海上丝绸之路外传,主要输往日本、朝鲜、西亚、南亚以及非洲的埃及。1405-1432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所载物品相当一部分是瓷器。1602-1682年间,荷兰公司商船共运销瓷器1 200万件,其中中国瓷器占98.3%,达1010万件。在1 684年到1 791年间,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华瓷的进口,约有2.15亿件华瓷被运到英国。
    8.今天“德国制造”四个字是品质优良的代名词,然而,一百多年前英国人给德国产品扣上的帽子却是“厚颜无耻”。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为追求强国梦,大量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不正当手法,不断山寨英、法、美等国的产品,低价销售冲击市场。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字样,以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知耻而后勇的德国人因此制定了质量强国的战略,几代人执着的“工匠精神”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德国制造”。
    日本早期出口的产品以质量低劣著称,一方面是技工技术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刻意偷工减料,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日系汽车传奇般的翻身之路是“日本制造”异军突起的缩影。虽然说日系车的火爆有偶然因素,但就像其他“日本制造”在国际上的翻身一样,根本动力在于日本对科技的大量投入。日本的科技投入常年仅次于美国,大幅领先于排在后面的国家,并且日本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科技工作者占人口比例都常年位列全球首位。不仅日本政府科研投入大,日本的普通企业也很重视技术开发。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势在必行,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工匠精神”的提出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清晰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转型升级不仅意味着产品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也包括对产品设计和质量的精益求精,但也有相当多的产品,并非没有市场,而是因为质量不高、老旧低劣而被市场抛弃。比如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造成民众对国产奶粉行业的普遍不信任,纷纷通过海外代购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奶粉。有人说,连本国国民都不敢食用国产奶粉简直是民族的耻辱。
    再如,近年来国人到日本疯抢的马桶盖,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日本企业委托中国工厂代工生产,我们国内反而缺乏过硬的自主品牌和精良的设计。中国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高科技向传统产业、尤其是支柱性的制造业扩散转移,加快提升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升至约13.4%,比2014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20 1 5年1-11月,我国出口比美国多66 72亿美元,继续保持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但是在许多国家的市场上,我们大量的产品往往居于价值链低端,甚至是“地摊货”。当前中国产品在世界的信誉比起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使用中国货图的就是便宜,是相当多消费者的心理。
    9.“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陆游诗中表达的不仅是诗歌创作的意境,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极好诠释。美国当代著名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重,正是因为中国产品独具匠心的精美,这种精美源自于追求极致完满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职业操守上,这种职业操守,主要不是靠法律或制度限定,而是来源于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道德的力量”。德国近乎刻板的严谨认真,使产品质量丝毫不差;日本视质量为生命的强烈自尊,将产品好坏与个人荣辱联系在一起;瑞士人以忠诚和专注闻名,其银行业、钟表业在全球独占鳌头。这些国家正是得益于国民性格中的优秀因子,从而塑造了本国制造业和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并且因为产品的质量赢得了世界对其国家的刮目相看。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性、智慧与优良品质,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独特优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源,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10.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民族复兴梦、人民梦,梦想要实现,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答题要求
    一律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上。
结合给定资料,围绕“脚踏实地,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弘扬“工匠精神” 助推民族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且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像一面旗帜,引领广大人民拧成一股绳,向着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前行。而梦想要实现,民族要复兴,又离不开追求极致完满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何谓“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是产品品质保证、技术进步、创新灵感的来源,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受人尊敬的品牌。为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工匠,必须弘扬“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改革和发展大潮中。曾经,“工匠精神”造就了我们民族百业兴旺、繁荣空前的文明史。现在,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面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此时,如何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工匠精神”能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清晰指引,能助力我国打造出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能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当前我国处于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少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前列,靠的就是“工匠精神”。一条条铁路使天堑变通途,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项项科研成果应运而生……这些都离不开夜以继日的工匠们,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助推民族复兴的每一步都需要依赖“工匠精神”来推进。而把每一件事认真到极致并不是什么崇高的理想,也不是什么远大的抱负,而是平凡的做人准则。若人人都能做到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摈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不仅能够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更有助于为伟大民族复兴铺就“通天大道”。 “工匠精神”是深藏在民族血液深处的传统,不仅推动着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更是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必然之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需要寻回“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y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