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正在专心的做地理拼图,亮亮从旁边走过,只听哎哟一声,亮亮的腿碰到了小强的课桌,把小强花长时间做的拼图碰散了。小强一抬头,却发现亮亮正朝旁边的同学挤眉弄眼,由此,小强认为亮亮的行为是故意的,十分生气,给了亮亮一拳。试用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解释小强的

admin2019-08-08  38

问题 小强正在专心的做地理拼图,亮亮从旁边走过,只听哎哟一声,亮亮的腿碰到了小强的课桌,把小强花长时间做的拼图碰散了。小强一抬头,却发现亮亮正朝旁边的同学挤眉弄眼,由此,小强认为亮亮的行为是故意的,十分生气,给了亮亮一拳。试用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解释小强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过程。(2018年)

选项

答案侵犯行为也即攻击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意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20世纪80年代初,道奇(Dodge)等人提出了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这一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特定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能激发儿童的攻击行为。它认为个体对特定情境中的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是带着过去的经验和生理局限。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几个步骤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实现的,在每一加工步骤上的偏向或失误则有可能导致包括攻击行为在内的消极社会行为。这一加工模型包括五个步骤: (1)线索解码过程 这主要是感知觉操作过程。个体会选择性地注意特定情境中的一些线索,这些特定重要信息是个体有意或无意注意的结果。攻击性儿童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对敌意性线索产生特别的偏向。研究发现,攻击性儿童很少主动对模糊不清的问题情境进行澄清,而倾向于扭曲情境中较有煽动性但不一定是攻击性的信息。就像题中当小强的拼图被打散时,他注意到亮亮对其他同学的挤眉弄眼,这就是小强对当时情境中有敌意性线索的一种偏向,可能亮亮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因此,解码阶段,个体对情境线索的错误感知是将来可能产生攻击行为的第一步。 (2)线索的解释和表征 这是认知解析过程。个体知觉了特定情境中的线索,并将线索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照和比较,由此对线索做出解释,经由心理表征存储在长时记忆中。攻击性儿童在这一阶段可能出现对线索或他人行为解释的归因偏见。研究者通过不少研究指出,具有攻击性倾向的儿童可能明显地倾向于将情境中中性或模棱两可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性意义的信息,甚至根本就误解信息本身的意义,对信息做出敌意归因。那么对于题中的事情,小强在这一阶段就会对自己感知到的信息作以归因,通过亮亮的“挤眉弄眼”来判定“亮亮是故意破坏他的拼图”。因此,在此阶段,儿童错误的解释社会线索有可能增加其采取攻击行为的机率。 (3)目标澄清与寻找反应阶段 个体对特定情境的线索已经做出了解释和归因,在这一阶段中,个体需要明确和澄清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与结果,同时建构新反应。即个体面对问题情境是做出亲社会行为还是消极的社会行为。在此阶段,个体的社会能力水平和以往社会经验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可能影响个体对目标的选择和行为的反应。如攻击性儿童由于经验中充满了攻击行为的信念及技巧,倾向于注意情境中的挑衅性线索以及对其进行敌意的归因,所以往往会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与敌意更匹配的行为方式,如复仇、愤怒、矛盾等。亲社会儿童由于记忆库中攻击与暴力行为技巧较少,并没有注意到情境中的不利线索,更没有敌意归因的倾向,所以他更可能选择如原谅、理解等友好的目标及行为类型。因此,此阶段个体对于不同行为目标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与结果,攻击性儿童大多选择“具有敌意内容”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出,小强在这个阶段的表现是偏向于攻击性比较高的人,他在对亮亮的行为做出归因后,表现很生气,而不是问清原因,再做决定。 (4)决定行为反应 个体对问题情境做出归因与目标澄清后,就将根据个体自己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以及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结果评价对可能的反应策略进行评估并选择最佳的行为策略。决定行为反应阶段的研究比较一致地指出,攻击性儿童和青少年在考虑攻击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时,大多倾向于做出正向的评估。他们认为攻击反应可带来物质酬赏、获得同伴认同、减少负面结果、提高自尊和正向情绪感受等积极结果。可见,由于之前社会信息加工的偏向,加上此阶段个体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缺陷和对攻击行为后果的乐观期待,促使了个体选择包括攻击行为在内的消极社会行为。通过上一阶段偏向攻击性的归因,小强在该阶段明显的选择是攻击性行为,以便在其他同学面前找回自己的面子或尊严。 (5)启动行为阶段 此阶段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的最后执行阶段,个体会将做出的行为选择迅速付诸实施。个体具有攻击与暴力的行为技巧及方式是最终攻击行为成功表现的物质保障。个体执行了选择的行为方式之后,新的社会线索又会再次出现,新一轮的感知、归因、选择、评估、执行等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将循环进行。最后小强实施了攻击性行为,即“给亮亮了一拳”。 综合这五个阶段,对小强攻击性产生的整个过程作以分析,虽然题中给了很少小强行为背后原因的信息,但可以发现,小强依然经历这五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即作为他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过程。

解析 攻击性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现在研究比较多的一种行为表现,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对此也提出了很多理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是比较能完整解释攻击性行为的一种模型,因而比较重要,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记忆。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统考中占比例很少的一部分,但这套试题中用一个综合题考了社会心理学的小知识点,攻击行为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部分,因此需要考生在初期的复习时注重回归课本,还复习时做到细致、全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VL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