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关于学习动机五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各自的教育意义。

admin2009-11-07  30

问题 论述关于学习动机五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各自的教育意义。

选项

答案论述关于学习动机五大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各自的教育意义。 (一)强化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他把人的需要分为自下而上的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动机正是由于那些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四)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了(或失败了)。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归因分析,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个体成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一般说来,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等,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DWH9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