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白《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

admin2021-06-01  38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李白《将进酒》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关、情韵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教学目标: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诗人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复杂情感。 教学片段设计: 环节一: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概括诗歌大意,体会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播放朗读音频,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学生自荐朗读,教师和学生点评。 4.小组合作,翻译诗歌,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最后明确。 环节二:精读分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明确。 问题1: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探究此诗的由来。 明确:诗人充满才情,但仕途却充满波折。他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9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41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3岁因奸佞当道,被赐金放还。在创作这首《将进酒》时,李白已年逾五旬。此时,他年华已逝,但心中的抱负无处施展,功业未成。于是,他借酒兴抒情,表达心中的悲伤、愤懑,抒发了内心的激越、乐观与旷达之情。 问题2:圈画出诗中直接点明情感的字。 明确:“悲”“欢”“乐”“愁”。 问题3:开篇两组排比长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诗人开篇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写黄河源头深远,一泻千里。这样宏伟的气魄和浩大的声势为全诗奠定了豪迈奔放的基调,显示了李白诗歌的一贯风格。“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叹,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其悲愁之情。 问题4:这种悲伤情绪并没有持续,诗人的情绪很快由“悲”转“欢”。请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从自己的思绪中回到现实的宴会场景中,尽管他的人生并不得意,但与朋友把酒畅饮也是一件快事,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番呢?想到这里,他顿生豪情,自然由“悲”转“欢”了。 问题5:诗人由“悲”转“欢”后的做法是自暴自弃的表现吗? 明确: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采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千金即使散尽,也能再次获得。 问题6:“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短句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人劝友人“会须一饮三百杯”,体现了其狂放、豪迈的气概,这四个短句的出现,使人似乎听见了推杯换盏的劝酒声,同时也使诗歌在节奏上富有变化。 问题7:“钟鼓馔玉”为何在诗人眼中“不足贵”?他又为什么“但愿长醉不愿醒”? 明确:“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但这些在诗人眼中却不足为贵,只想一醉不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希望通过醉酒获得解脱。 问题8:诗人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联想到了谁?为何作此联想?此时,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联想到了同样才情甚高且好饮酒的陈王曹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酒的名贵,借曹植的酒杯,一吐真言,不平之气油然而生。此时,诗人的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 问题9:“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根据这几句诗分析李白的狂态。如何解读末句中的“万古愁”? 明确:诗人在情感转换后进一步高歌,放出豪言壮语。此时诗人酒性大发,反客为主,愿用名贵宝物换取美酒,与主人毫无顾忌地一醉方休。由此可见诗人的狂放与不羁。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愁”呼应开篇的“悲”,“万古愁”又比“悲”的情绪更深。 环节三:情感总结 总结:统观诗歌全篇,情感大起大落,但浑然一体。诗歌笔墨酣畅,既含悲愤狂放之情,又有豪纵沉着之感,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年华易逝的悲伤和豪放乐观的处世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CV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