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材料: 以下是“西气东输”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
材料: 以下是“西气东输”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
admin
2019-06-17
33
问题
材料:
以下是“西气东输”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以“西气东输”为例)
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题:
(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
(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选项
答案
(1)上述材料中运用了区域比较的方法,但比较的要素并不明确,不妨在收集资料前让学生先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进行对比;然后分两组收集有关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而组内可根据之前确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分别收集材料,最后分析汇总。这种更加具体的指导,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使学生的比较探究活动开展得更顺利。总之,区域差异的比较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比较对象,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 (2)区域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为引导学生进入地理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提供了背景。区域比较应用的关键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由于区域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区域,而且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以进行比较(即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更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综合比较。所以,提供的资料最好能比较具体和多样,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是否具备。如果学生缺少某些背景知识,学习活动不易顺利展开。教师可使用多种方式,如事先介绍一下基础知识、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解决背景知识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ai9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教材“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一节内容如下。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目的要求1.了解校园、公园、农田或者周边其他环境中的生物,记录你所看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2.尝试对你所看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
材料:某出版社的STEM系列教材中以生活中净化水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设计制作小型净水箱的工程任务,教材主体内容如下。情境创设:奶奶家的自来水管冻裂了,只能打池塘水饮用,看着浑浊的水,担心奶奶健康,所以想制作一个净水箱。背景知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金属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蜡烛及其燃烧”的教学片段实录。学生实验1: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出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1)约1s后取出。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注意蜡烛燃烧时发生的什么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显?哪层最暗?学生实验2:分别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K+,Mg2+,Al3+,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现依次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振荡,发现试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实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B.铝镓合金可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实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B.铝镓合金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II.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
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3个信号峰的是()。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小丽,13岁,初一学生,父母双亡,又无其他亲属抚养,被民政部门认定为城市“三无”对象,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小丽应当获得的教育救助是()。
刻线加工的主要技术要求是()。
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是()
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某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该系统的数据流程描述如下:(1)首先,根据生产科的生产报告建立产品台账;(2)然后,根据技检科的检验记录更新产品台账;(3)最后,对产品台账分类汇总,打印输出统计报告。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各层次间关系正确的是
大陆甲公司与台湾地区乙公司签订了出口家具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乙公司拒绝向甲公司付款。甲公司在大陆将争议诉诸法院。关于向台湾当事人送达文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年卷一82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专家()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说到中国戈壁荒漠中的植物,有些人首先想起的是胡杨、柽柳、梭梭,有些人想到的则是锁阳、肉苁蓉等形态独特的滋补药物,然而在植物学研究者的眼中,甘肃西北部的地带最珍贵、最神秘的物种,当属能够忍受极端环境的耐旱植物,以及绵刺、半日花等古地中海孑遗种类。这些貌不惊人
设f(x)在(a>0)内有定义,且f’(0)=a,又对任意的x,y,x+y∈,有f(x+y)=,求f(x).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