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材料1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的乡村既是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和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X教授认为,乡村文明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

admin2020-05-13  38

问题 给定材料
    材料1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的乡村既是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和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X教授认为,乡村文明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在乡村。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深受强势的城市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受到冲击,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商业旅游性破坏”,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城市发展、城市建筑和城市布局趋同,出现千城一面、风貌雷同的现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挑战。
    材料2
    近年来,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忽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许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乡村、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量乡土传统文化遭受破坏、走向消亡的速度甚至在加快。乡土传统文化体系一旦毁坏,就会使世世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消失,这种巨大的文化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从2014年起,山东将在全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工程计划在2014年一季度在全省进行地区性调研摸底,在上半年选取部分遗产资源保存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城镇、村、居共20个左右作为试点单位,试点建设工作完成后形成规范化标准,在全省推广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是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原生态的保护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服饰、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材料3
    文化是地域崛起之魂。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昙花一现的发展,旅游产业尤为如此。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1+1=2,而是要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又有助于传承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4
    中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广大乡村,尤其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
    材料5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旅游+”首次写人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
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规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材料6
    甲村是一个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围绕“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能人返乡、典型带动,全面掀起绿色质量提升高潮,加快实施改徽建徽项目,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以有机茶叶及菊花产业发展为支撑,增加村民收入。建设建成休宁县又一乡村观光旅游亮点——集乡村旅游与会议接待、服务、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阳庄园。项目总投资1.86亿元,自2010年10月对外试营业至今,海阳庄园接待人数已突破10万人大关,旅游收入每年可直接为村级集体增收10万元。甲村下一步计划利用现有的空地兴建一处面积1.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同时成立村级文联,建立名人书画会所,聘请知名艺术家作为甲村荣誉村民,定期举办书画展和文艺交流活动。同时还将抓好甲村4A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力争在2-5年内,通过修复“金佛山”,打造金佛山佛文化中心,通过挖掘、开发、传承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民俗、民生、名人、名品、名餐、名饮、徽武等特色文化,打造多个培训、体验、展示、接待服务中心。
    材料7
    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的毛桥村,是嘉定区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的农宅改造首个建成的自然村,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毛桥村的发展是以“住宅保留改造”为主题,在农村生活环境改造与农业生产景观塑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与一般的农村环境改造不同,毛桥村没有简单模仿大都市的高楼大厦或华丽别墅,而是在上海城市迅速扩张中用心保留、重建出一群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原生态江南农舍。与通常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不同,毛桥村是以政府较少的投入,通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及对农村环境的景观化生产,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与大城市周边农村建设主要依附城市的“硬实力”以及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或融人都市产业链不同,毛桥村更多借助文化“软实力”,在乡村景观改造、重建与创意上使劲,通过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提升竞争力。毛桥村的发展带有一定自发性,由于未能纳入上海建设中心村的整体拆迁计划,加上基层政府没有足够财力为农民新建居民小区,所以才保留了“都市边缘的村庄”,使这片“白墙、黑瓦、红窗”的江南农村景观获得了延续。
    材料8
    王芳,女,200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之后的她,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可是在2012年,她参加了江西省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成为吉安市井开区街道行山村的一名村官。问起缘由,她微微一笑,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把青春献给农村,生命才有意义”。做村官以来,她潜心工作,发扬“5+2”“白+黑”“雨+晴”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她在村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参与征地拆迁、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组织发展、群众路线教育、民生工程等方面工作。她以自己实际行动得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广大村民的充分认可。
    材料9
顾宁宁是湾岭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也是鸭坡村的驻点村干部,这个辽宁妹子2007年从海南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了5年,却放弃了轻松的工作,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2012年10月,顾宁宁带着满满信心第一次来到鸭坡村“包点”扶贫,当时村里的“脏、乱、差”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垃圾堆、塑料袋、臭水沟、家禽粪便等随处可见。但她没有一丝灰心和畏难,她做的第一项工作规划是改善村里的卫生。顾宁宁首先找到村队长蔡仁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蔡仁强考虑了许久才勉强答应,但当他们向村民发动改善卫生环境工作时,村民们因忙于农活没有支持。顾宁宁和蔡仁强两个人只好自己干了起来,目标指向村里的每一点、每一处、每一个角落的垃圾。一天、两天……不管日晒雨淋,顾宁宁每天来到村里要做的事就是清理垃圾。一周下来,她原先白净的脸蛋儿晒黑了一大圈。一个下雨天,村里的黄大娘看见顾宁宁一个人还在村里捡垃圾,很不忍心地对她说:“姑娘啊,先进屋来躲雨吧,雨停了,我跟你扫垃圾去!”就这样,顾宁宁用行动感化村民们,后来参与卫生整治的群众越来越多,村庄逐渐露出了干净的“脸面”。村民也把自觉维护环境当成了生活习惯。鸭坡村建设过程中,有了群众基础的顾宁宁,号召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全村老小一起上。同时,大到路面绿化美化、排水沟、文化墙,小到观光牌、小桌椅等,顾宁宁成了全村乡村公园建设的“设计师”。如今,初步建成的鸭坡乡村生态游的行程安排已经制定,一些省内外的自驾游客、背包客、“驴友”等也陆续前来鸭坡村旅游观光。
结合给定材料,以“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共同繁荣”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言之有理。9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协调文化保护与开发 共赢乡村旅游大发展 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新型旅游模式,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而旅游开发又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乡村文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乡村旅游中所蕴含的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乡村文化可以让旅游者享受到不同于城市的文化体验,如乡村的农耕、采摘活动等,还可以让旅游者享受城市不具有的自然风光,如乡村自然景观,这两者是人们乡村旅游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愿意享受并体验深层次的文化活动。脱离文化开展乡村旅游,宛如没有地基的高楼,新鲜过后终将走向消亡,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要走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以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同时,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文化的弘扬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激励农民加强对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对其加以保护、开发。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会逐渐显现,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会随之逐渐增强。 有关部门应当多措并举,尽快建立起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构筑生态旅游的文化宝藏。一是在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大力宣传乡村特色文化价值,树立保护乡村文化就是促进乡村旅游的观念。二是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以实现“双赢”。在尽可能使乡村整体景观和氛围保持浓郁乡村性的同时,努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三是强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文化的背景和依托,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存鲜活的乡村文化。四是加强政府的调控和监管,保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制度保护乡村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做到适度开发,避免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造成破坏。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相辅相成,协调保护与开发,是共赢大发展的前提。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利用原生态的文化形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能建设成“赏乡村美景、品乡村美食、观乡村人文、感乡村民风”的美丽乡村,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致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aR9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乡镇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