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 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

admin2022-03-09  89

问题 “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
    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
    《礼记》有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见礼仪数量之多。其实,这么多“礼”是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外交上有个术语叫“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的“礼”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就习以为常了。
    在今人字典里,“礼”也分虚实两类,虚的如礼节、礼仪、礼貌、礼俗等,实的如礼品、礼金、礼服、礼花等。还包括与“礼”相关的人事和行为,如礼宾、礼遇、礼聘、礼让等。大到国家和社团,小到街邻和家庭,“礼”无处不在。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
    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而“礼”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即所谓“礼法”。“礼”的本意是“别尊卑,等贵贱”,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先秦诸子都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也正是“礼”的本质内涵。  
    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礼”,否则就是非“礼”。
    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礼教吃人”。他所抨击的“礼教”,兴起于封建社会,其实质是封建礼法。有人把“礼教吃人”与孔子联系起来,那是记错了账。孔子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孔子倡导的礼教与封建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卫道士从孔子那里取火,不是去爱人而是害人,这关孔子什么事?
    “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为“礼”而生并为“礼”奋斗了一生。孔子为何给儿子取名孔鲤,“鲤”者,礼也。他让儿子自小就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和“礼”是古人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功课,所以有“诗礼传家”之说。有的学者把文化分成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把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还有学者认为,文明产生在国家之前,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中国文化作为唯一没有间断的原生文化,是以礼为标志和根源的。
    (摘编自王兆贵《言之有“礼”》)
问题:
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礼”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的意义。

选项

答案“礼”的发展进程如下。 ①人类文明早期,“礼”因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②历经夏、殷、周三代沿革,“礼”至周公时发展基本完善。人们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了许多不同的“礼”,礼仪数量增多。 ③诸子百家时期,“礼”被看作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④封建社会时期,“礼”发展为与孔子倡导的礼教有本质区别的封建礼法。 ⑤现代,从国家到社团,从街邻到家庭,“礼”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外交和社交领域。 “礼”存在的意义如下。 ①在人类文明早期,“礼”是对社会生态的描摹,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满足了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促进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成,加快了中国文明的进程。 ③“札”是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④“礼”统合了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 ⑤“礼”是中国文化的特质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根源,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AHLi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