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地球仪”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仪”的部分内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太大了,为了

admin2017-05-18  46

问题 阅读关于“地球仪”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仪”的部分内容。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下图)。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要求:
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环节一:导入新课 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 设计理由:通过时政新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融入课堂。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过渡:通过地球仪人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下面大家首先学习一下地球仪的构成。 1.地球仪的定义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提问】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有底座,球体被固定在支架上; (3)球体能绕一根斜置的轴转动。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教师小结】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 设计理由:“地球仪”的知识相对基础,通过学生直接观察地球仪,谈地球仪,能够对地球仪形成直观的认知,加深印象,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色。 2.地球仪相关概念 【学生自学】让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并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赤道和两极,并说说各自特点。 【师生总结】教师按地轴→两极→赤道的顺序解释:地轴是地球自转的绕转轴,实际是看不到的。引导学生观察在地球仪上地轴的放置的点:倾斜的。南极、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上方为北极点,下方为南极点;赤道是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引导】地球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强调:地球仪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也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 二、经线和经度 过渡:我们再观察一下,地球仪上还有什么呢?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的经线和纬线。 1.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经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 【活动】分别请同学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经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设计理由:利用彩线等教具,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到有关经线的知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2.经度 转承: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作什么名字? 【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师生共同归纳】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作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观察)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观察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 【师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三、纬线和纬度 承转:知道了经线的定义及特点后,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跟经线相垂直的线,它们被称为纬线。 1.纬线 【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小组内共同观察地球仪,按照刚才的方法思考: (1)什么是纬线,纬线有什么特点?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纬线。 (3)思考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同时完成下面表格。 [*] (表格呈现时单元格内的内容为空白) 设计理由: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通过表格对比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二者各自的特点,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 2.纬度 【教师提问】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教师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设计理由:将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效果。 环节三:巩固练习 2015年5月12日15时05分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请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球仪,合作完成:找到此次地震的位置,读出影响较为严重的城市加德满都的经纬度。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课堂之初的疑问,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也能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地球仪和经纬线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到经纬线? 板书设计 [*]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A5i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