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

admin2011-12-13  2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1日正式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文件明确,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6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人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力Ⅱ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在上述六大部分中,二、三、四部分均与农业科技有关。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特别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强调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文件提出,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的支持力度,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此外,文件还要求,继续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在政策方面,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人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2.龙年伊始,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东安村农民技术员韩晓艳已经开始忙活起来。“如今农民种地,不再像先前是纯‘体力活儿’,更像是‘技术活儿’了,大家都知道要想收入高收成好,不光要有良种更要有良法,俺们这些技术员现在成了村里的‘香饽饽’。这些天俺正向农科院的老师们咨询今年有哪些好品种,准备向乡亲们宣传呢。”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一系列措施使肇东市农业生产步人现代农业操作模式,为粮食产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从41.3亿斤、46亿斤、50.16亿斤、53.38亿斤再到2011年的58.6亿斤,粮食产量连年递增,如今肇东市的粮仓日益丰满。
3.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突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性、指导性强的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新政策、新举措,有不少新的亮点。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就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在“三农”投入上,要求“三个持续加大”,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上,集中出台“三大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集中解决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低、推广经费缺、工作条件差的问题。
5.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等,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6.农业科技已成为近期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依靠增加物化投入推动粮食增产难度很大,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而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2011年12月26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其意义重大而深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在资源约束下,发展农业科技出路在于提高单产,可以预见种子和农机相关行业将最受益。以玉米为例,目前美国一亩地种植6 000株玉米,而我国最好的地方一亩地才种植4 200株,平均水平为3 600株,仅为美国平均水平的60%。这么大的差距只能靠良种培育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农机与农艺结合,品种与技术结合。发展以育种和农机为中心的农业科技势在必行。
7.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尊重。同时,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为转移,农业科技管理需要管理者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应该赋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业。二是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国家每年都会在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大量资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对GDP增长贡献不高、且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的热情自然不高,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是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采用高新成果缺乏热情。农民是农业关系的主体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和垄断,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缺乏力度,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四是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农业总体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低水平层面运转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的发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8.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文件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三定”非常令人振奋,非常鼓舞人心,必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对农业科教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9.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就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也就是说,不论从农机的使用数量上,还是从农机的技术水平上,都要有一个明显提高。已公布的农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末期为52%),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机行业营业收入由1 129.8亿元增加到2 655.6亿元,增长1.35倍,年均复合增长18.6%;营业利润由47.1亿元增加到184.6亿元,增长近3倍,年均复合增长31.4%。与此同时,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2.3%,这意味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迎来农业机械化时代。
三、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及素质不高等问题,请就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建议。
要求:操作性强,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在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中,应做到以下5点: (1)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2)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农业推广硕士点,订单式地为基层培养农技推广人员; (3)实施远程教育和各种专业讲座,及时地把各种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业地区; (4)建立和健全以知识产权为资本的入股机制,切实加强知识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识资本的准入门槛; (5)地方政府建立农技推广人才储备库,为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各种条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解析 这份答卷的前三点谈到了培养及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的途径,后两点则谈到了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管理、完善农业人才市场问题,是一份合格的答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9el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