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选择。(北京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admin2018-01-12  65

问题 论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选择。(北京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选项

答案(一)一战期间。中国政府的态度存在一个较大的变化,即从中立到介入。一战爆发后,鉴于主要参战国在中国都拥有势力范围,为避免战火蔓延至中国,1914年中国政府颁布总统令,宣布严守中立。但日本作为参战国,以向德国宣战为名,与英国联合派兵攻打德国在华租借如青岛,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侵害。在美日等协约国的劝说下,为了趁机收回德国等国的在华权益,中国政府决定参战。1917年,中国政府宣布与德国绝交,并于8月通过参战决议,主要负责供应粮食和劳工。1918年1月,中国政府特设战时粮食出口筹备处和侨工事务局,派出17万劳工远赴欧洲,但并未派出军队参战。 (二)二战期间。自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因中国国力与日本差距太大,直到珍珠港事变前,因无必胜的把握,南京政府始终未对日宣战,而是采取“苦撑待变”的策略以空间换时间。随着德国在欧洲发动战火,并开始全面进攻苏联,同时日本也在远东地区不断进攻,除占领中国中东部外,还出兵东南亚,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在这个时候,美国宣布废除《中立法案》并限制对日战略物资出口。对此日本决定先发制人袭击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国正式被拖入了二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表示自己抗战的决心,在珍珠港事变后不久,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成为英美苏等国的盟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些变化的依据来自于对国家利益与国际局势的考量,并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8zvi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