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2010年9月17日北京发生“惊天大堵”。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

admin2019-07-06  48

问题 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2010年9月17日北京发生“惊天大堵”。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令人崩溃”“惨不忍睹”的字眼来形容。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
    12月13日,上海学者沈晗耀在接受没提采访是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并提出未来的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有人将其表述称之为“迁都治堵”。12月15日,沈晗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媒体“曲解”了他迁都的本意,他的设想是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根本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治疗北京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只是迁都后的一个“副作用”。沈晗耀说,他所认为的新都选址,不应该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中型城市,而是再造一个新城。与大多数建议者一样,沈晗耀将“新都”的选址定在了中原地区或长江流域,较好的两个迁都地址是:“一个是湖南岳阳,一个是河南信阳。距离武汉二三百公里的地方都是最佳的选择。”他的理由是,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更重要的理由是,迁都能够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转移。
    其实,1980年就有学者提出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1986年,又有学者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的震动。2006年,凶猛来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当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此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并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2008年民间学者秦法展和胡星斗合作撰写了长文《中国迁都动议》,提出“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留文化职能,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网络上,关于迁都引发的争议,依旧在热议,甚至已有“热心人士”开始讨论新首都如何命名。但现实是,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和讨论,不过,也仅仅限于民间。(摘自中国新闻网《大堵车引中国迁都争论  多地掀民间选都热》,2010年12月17日)

选项

答案 首都真的要迁出北京吗 本文对北京交通大堵从而引出的迁都热议进行了诸多阐述,但其中存在不少逻辑错误。 首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从“北京‘首堵’已成常态“得出“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这一结论显然难以让人信服。拥堵的城市,到处都有,并不是因为它是首都才拥堵的。将首都迁出,拥堵就真的能解决了吗?拥堵的原因有很多,如城市规划不合理,人口较多,车辆控制不得当等,解决拥堵并非只有迁都这一个选择。也并不是只要迁都了,北京的路况就能得到改善,要综合考虑北京的拥堵问题。 其次,通过在连接东南西北的枢纽处建立新首都,从此就“根本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这种设想似乎有些幼稚。要改变生产分分布失衡,需要的是政府乃至会社会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作出努力,迁都或许有一定辅助作用,但绝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再说,经济中心的转移也许可以刺激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我们还要考虑被“迁都”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受到冲击,否则有得不偿失的危险。 再次,为新首都选址为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的理由不够充分。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显然不足以构成作为首都的充分理由。文化历史、战略位置、军事部署,甚至民心所向等因素都必须是确定首都的重要考虑因素。 最后,“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缺少事实论据,如果北京受沙尘暴的影响不适合当做首都,要把首都迁往南方,但是南方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合建都还有待商榷,比如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等。再有,因为首都所在导致环境恶化,还是环境恶化导致必须迁都,还需明确,如果是前者,迁都后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环境恶化。 综上所述,关于迁都的论证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结论还需进一步论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8jQ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