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的犯罪中止的认定及处罚。

admin2022-10-18  37

问题 试论对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的犯罪中止的认定及处罚。

选项

答案(1)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2)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 ①时间性:犯罪过程中,即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犯罪人在犯罪既遂后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的,不能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明显告一段落归于未遂后,有某种补救行为的,不成立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可重复加害行为的,可以成立中止。 ②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分子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由本人自主地决定放弃犯罪,并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自动采取积极行动,实际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自动放弃犯罪意味着行为人彻底放弃继续实施犯罪的意图。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有:出于真诚的悔悟,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受到别人的规劝,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等。 ③客观有效性:中止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还应当有客观地放弃犯罪或阻止结果发生的实际行动,并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自动放弃正在预备或实行的犯罪就具备客观有效性;在犯罪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将要发生的特定场合,行为人采取积极行动实际阻止犯罪结果发生,才能具备客观有效性。 (3)对中止犯的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据此: ①我国对中止犯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并先考虑损害结果。这里的“损害”,不得是犯罪既遂的结果,如果发生了犯罪既遂的结果,应当认定为犯罪已经完成,不成立犯罪中止。 ②对中止犯的处罚,应同时引用总则关于中止犯的处罚规定和刑法分则有关具体条文规定,在罪名上体现中止犯。 ③对中止犯处罚要综合考虑主客观情况决定减免。 ④对于中止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依法不认为是犯罪。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8Qt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