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就会想:“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考试一天天临近,她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

admin2017-05-11  29

问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到考试就紧张焦虑,就会想:“又要考试了,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我怎么见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又会怎么看我?”考试一天天临近,她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甚至想到考试的场景,就会心跳加快,浑身发抖。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可就是控制不住。求助者晚上人睡困难,有时半夜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只能睁着眼睛等到天亮,有时感觉不到饿,看什么都没胃口,吃什么都不香。受这种情绪困扰,无法正常复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厌学,感到身心疲惫。考试时或大脑一片空白,或越想越乱、会答的题也答不出。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求助者认为这样下去会越来越糟,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成绩就好,家长对其期望很高,特别关心她的学业,而她自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进人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求助者觉得学习较以前吃力,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压力变大,精神紧张。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主要有(    )。

选项 A、家长期望很高
B、从小自尊心强
C、存在错误观念
D、负性自动想法

答案B,C

解析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由认知因索引起的。认知因素致病是指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致病的认知因素包括两类:①知识性的认知偏差,如错误使用概念,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②个性认知偏差,这一类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同时求助者的个性因素也是引发其心理问题的心理性因素之一。A项应属于导致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因素。负性自动想法是在生活事件的刺激下迅速进人求助者头脑中的似乎正确的包含对自身的负性评价的自动想法,是求助者抑郁情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890C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