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县农行有无变卖抵押物的权利? 设刘某在将汽车抵押给县农行后,于2003年9月将汽车出租给王某,后法院在审理此案中将汽车拍卖给李某,那么王某与李某存有何种法律关系?王某所受损失由谁承担?
县农行有无变卖抵押物的权利? 设刘某在将汽车抵押给县农行后,于2003年9月将汽车出租给王某,后法院在审理此案中将汽车拍卖给李某,那么王某与李某存有何种法律关系?王某所受损失由谁承担?
admin
2008-12-16
50
问题
县农行有无变卖抵押物的权利?
设刘某在将汽车抵押给县农行后,于2003年9月将汽车出租给王某,后法院在审理此案中将汽车拍卖给李某,那么王某与李某存有何种法律关系?王某所受损失由谁承担?
选项
答案
该租赁合同对李某不具有约束力。由此给王某造成的损失,应由抵押人刘某承担。
解析
4、5.《担保法解释》第65条规定:“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第66条则规定:“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时,如果抵押人未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抵押人已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根据以上两项条款的规定,故有第4、5问的答案。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本题之题干及设问中均未交待刘某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时,书面告知承租人王某该财产已抵押的信息。考生应据此推断刘某未履行书面告知承租人已经设定抵押的义务,而不能推断命题人对刘某履行该告知义务与否交待不详,据此作出分别两种不同情形的回答。换句话说,考生在作答案例分析题时,应充分利用题干及设问中已经交待的信息,而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凭空想象或添加某些信息,或对命题人已经交待的信息作出相反的推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5nXl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主观题试卷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主观题试卷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一起受贿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获悉,犯罪嫌疑人接受财物时,他家的保姆赵某曾经在场,遂决定对赵某进行调查。本案中,办案机关的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下列( )不是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
依《海牙规则》的规定,关于700箱湿损的货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在承运人拒绝赔偿收货人6800箱货物,而保险公司赔偿了收货人的情况下,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特别程序法》的规定,保险人应以下列什么名义行使代位求偿权?()。
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由()作出决定并予以公告。(2011年单项选择第39题)
中国甲公司(卖方)与德国乙公司(买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使用了“CIP汉堡”贸易术语。下列哪一种说法符合该贸易术语的要求?()。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把法律规范划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是根据法律规范的()所作的划分。
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的主要区别是()不同
2007年5月15日,甲(住A市C区)、乙(住A市C区)二人在A市D区某酒吧因琐事斗,二人均受伤,事发后,当地派出所警察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甲处罚400元,对乙罚款200元,甲不服,向A市D区公安分局申请行政复议,后者对甲、乙二人分别做出了罚款200
1998年8月6日,某市博物馆因面临洪水威胁,将部分馆藏文物转移至安全地点。博物馆工作人员成某和范某等人负责运送,文物搬卸至新地点后,因一时来不及配备安全保管设施,当晚由成某、范某等人负责看守。当天夜里,成某和范某共同从馆内盗窃青铜器和画卷若干,估价10万
随机试题
“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指的是何气的分布
关于黏性土的液性指数lL,下列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004年第145题]
国有、集体企业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买受人妥善安置原企业30%以上职工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小李因非法出境被遣返回国,护照签发机关自小李被遣返回国之日起,()不予签发护照。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2011年A市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2亿美元;进口总额0.54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4765万美元。全年对美国出口59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对香港地区出H260万美元,下降60%;对日本出口1718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对于鸦片相当于馍馍对于()
下列场景不符合我国医务常识的是:
古人种植的时候需要雨水,行船的时候需要有风,水和风能够按照季节准时而至,古人便把这种自然现象和秩序叫做“信”。有了“信”,人们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才能正常生活。所以,他们总是诚心诚意地祈求上天或神仙来保佑,以便得到准确、实在的“信”。后来,人们认识到人的自身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