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

admin2017-06-05  27

问题 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年试卷一第52题)

选项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答案A,B,C,D

解析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善恶、正义非正义的观念和以此评价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不同的产生原因导致两者对问题的关注焦点存在差异,因而在个案中会存在矛盾和冲突。法律的目的是以国家意志规范社会生活,其关注点在于形式上的正义,即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审判。道德则关注个体是否受到公正的待遇,其关注点在于实质上的正义。
    在苏格拉底的案件中,“不敬神”和“败坏青年”这两个罪名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由合法的权力机构经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出来。501人审判团通过对事实证据进行认定,并基于个人对法律规定的认识,作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判决,认为苏格拉底传授哲学知识和在公共产所辩论的行为符合“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所以依法判处死刑。毫无疑问,由于多数人的无知,导致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传播知识而被判处死刑,这个结果是违背道德,在实质上是不公正的。然而,虽然结果不公正,却无法认为该判决违法,因为在程序上审判符合法律规定,由此可知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故A选项正确,当选。
    苏格拉底服从最后的判决,是因为他明白是公民的无知导致了不公正但是合法的处罚,并不是因为他也同样认为在公共场合传播哲学知识和辩论是不敬神或败坏青年。所以,如果让他再次做出选择,他依旧会继续传播哲学知识,因为在其看来这是他追求真理的权利。故B选项正确,当选。
    “恶法非法”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其旨在说明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法律的合法性要素中必然包含合道德性,若法律违背社会道德,则视为无效。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但是对判决仍然表示服从,说明他认为“恶法亦法”,而不是“恶法非法”。故C选项正确,当选。
    通过本案可知,501人陪审团中多数人认可的正义是依据法律规定判处“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苏格拉底死刑,维护本城邦的秩序。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是坚持真理,以及对形式正义的维护。从苏格拉底的朋友看来,正义是实质上的正义,即符合道德上的要求,反对不公正的待遇。由此可见,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故D选项正确,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2bhl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