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量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交通事故报道的碎片化、格式化现象严重。最惯常的交通事故的报道往往是这样的: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未造成(或造成)人员伤亡。记者赶到现场时,现场一片狼藉(一段现场的描述之后)——记者采访了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他

admin2019-03-20  50

问题 目前大量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交通事故报道的碎片化、格式化现象严重。最惯常的交通事故的报道往往是这样的: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未造成(或造成)人员伤亡。记者赶到现场时,现场一片狼藉(一段现场的描述之后)——记者采访了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他们描述了事发经过。之后就是记者的提醒:车祸猛于虎,交通安全千万不能忽视。这样的交通事故报道,新闻的“五要素”俱全,告知了观众最基本的新闻事实。但这样的交通事故报道,同样也是缺少观众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报道。谈谈你对这一传播现象的认识。

选项

答案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交通事故报道由于缺少理念的突破和方法的创新,事故报道的碎片化、格式化严重。最惯常的现象就是上述材料中的这种模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简单重复”的弊病,与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自身素质有着莫大关系,也直接暴露出一些电视民生记者在交通事故报道中的“短腿”。 一是专业精神的缺失,对交通事故缺少基本常识。交通事故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不仅要求记者具有很强的新闻专业能力,还要具有相应的交通专业知识。但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在交通事故现象,除了进行现场的描述、伤亡情况的传达之外,对交通事故的规律性缺少认识,自然也就难以从交通事故现场发掘出更进一步的新闻。 二是人文精神缺失,缺少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记者都会关注到,但一般情况下,仅限于对伤情的展示,有的时候,记者还会追问躺在床上的伤者“伤在哪儿了?痛不痛?”但对于交通事故对家庭带来的情感创伤、对当事人命运的改变和面临的困境,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等却极少触及。而这些,恰恰是交通事故中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打动人心、同时也最能警醒世人的鲜活案例。 三是探究精神的缺失,不追问、不质疑,导致交通事故报道“扁平化”。 在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从业者的“短板”之后,电视民生新闻的交通事故报道只要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电视特性和优势,就能实现交通事故报道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同”中找“不同”,共性中找个性,充分挖掘交通事故中最具现场感的事发过程视频画面。交通事故的现场都是相似的,概括而言,都是“一篇狼藉”或是“血肉模糊”,都会造成损失,但这是表象之“同”,也是所有交通事故的共性所在。不同的是,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都有不同人物的命运,也有不同的事故原因,这是交通事故的“个性”所在。只有从表象的“共性”中寻找内在的“个性”,才能独辟蹊径,做出视角独特、与众不同的交通事故新闻,也才能寻找出偶然事件中的必然因素,从而提升交通事故报道的价值。此外,进一步发掘和使用现有的视频监控设施,在交通事故报道中使用事发过程的现场画面,会极大地丰富电视民生新闻的表达空间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报道效果。但同时,在使用这些现场视频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血腥和暴露的画面出现,以免造成视觉污染,违背新闻伦理。 二是充分让专业人士说话,通过交通知识的传达提升交通事故报道的实用性,把一些新闻价值不高的交通事故做成“有用”的新闻。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实用性很重要,这就需要充分让专业人士说话,说专业的话。说专业的话并不意味着满口专业术语,而是要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一个交通事故,从而提出合乎法理而又言辞恳切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广大的观众提供借鉴。 三是充分挖掘交通事故现场之外的“人性”和“人情”,把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作为报道的重心。民生新闻记者要常怀悲悯之心,具有朴素的民生情怀。交通事故的主角是人,人的命运往往会因为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而出现逆转,而面对不同的交通事故,人性和人情会自然流露,成为我们反观社会的一面镜子。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1e6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