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

admin2016-06-21  40

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选项

答案 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真的吗? 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其在论证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诸多的逻辑错误和漏洞。 首先,混淆概念且过于绝对化。“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由“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就得出“劳动力供应减少”,而由“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就得出“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的结论则过于绝对化。如果此前我国劳动力过剩几千万,一个345万数字的减少能改变过剩的局面么? 其次,以偏概全。由长三角地区近年的“用工荒”和201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就推断出“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则明显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长三角地区只是一个特殊的个例,以加工制造业闻名的它可能更欢迎那些非大学生的低学历劳动者;201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也只是一个个别时期的数据,不足以说明我国整体劳动力情况,有些片面。 再次,缺乏必然的因果关系。材料中“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这个论断显然是强扯因果关系。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只能说明他的某些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高,但未必整体素质高;也未必他的适应能力一定越强,同时也未必容易就业。假如此人是个低能者,又如何容易就业? 最后,主观臆断过强。材料认为,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就得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的结论,显然过于主观臆断。就算大学调整了专业,也许因为跟风潮而导致这个专业的学生很快又过剩了;就算改变就业观念,也未必社会就一定能满足所有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就算鼓励自主创业,可创业的九死一生,不还是意味着失败后的继续失业? 综上所述,上述论证中存在诸多逻辑错误,由此得出的大学生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0M4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