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1月26日,民政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情况:2014年,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第一次突破20万人,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共15.9万人,27.4万人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全国有310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

admin2018-09-08  47

问题   1.2015年1月26日,民政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情况:2014年,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第一次突破20万人,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共15.9万人,27.4万人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全国有310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7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近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40万人,比2010年增长1倍。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投入资金总量超23.5亿元,国家层面社会工作投入1.24亿元,各地社会工作投入22.26亿元,比2013年增长40.7%;各地在相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设置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达11.4万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3522家,分别比2013年增长37.5%和43.6%;全国已成立24个省级、97个地市级和168个县级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比2013年增长45.2%。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在国际社会,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者,通常简称“社工”,是指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或具有专业社会工作教育背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纠纷调解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2.家住明光社区的李大爷,他的妻子与女儿均患有精神残疾,生活上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家人的护理。整个家庭的日常开支都是由儿子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来支撑,生活负担重。在得知其家庭状况后。明光社区的社工们积极开展帮扶行动。在社工们介入初期,李大爷对“社会工作”这一概念陌生,基于自卑心理,十分排斥社工们给予的帮助。但是社工们坚持每天上门探访、主动提供服务,充分运用接纳、同感等手法,逐步缓解了李大爷及其儿子的焦虑和不安,两个月后双方最终建立信任关系。社工们对其家庭功能恢复进行了评估,从帮助该家庭享受残疾康复、医疗等优惠政策入手,分类列出帮扶计划,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功能,帮助李大爷解决在护理家人中的困难。社工小刘说:“社会工作是调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让他们重燃生活的斗志,最终依靠自我力量‘站起来’,‘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
     3.江化社区的闫大娘近来越来越开朗了,老人笑得比以前多了,更有精气神了。“大娘现在可忙了,隔几天就往社区跑,参加好多活动。”街坊邻居们道出了闫大娘精神焕发的秘密。
     闫大娘今年80多岁,是一个独居老人,她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邻居交流不多,也不太爱出门,社区工作人员担心大娘的安全,没事就会上门看看她。现在,社区的活动一下子多了起来:周一社区的读报角,都会有义工为老人们读书读报;周二,社区养生堂开讲,参加过护理员培训的社工和义工们一起传授老人们缓解病痛的小妙招,手把手教老人做保健操;周六,社区老人一起来泡茶,在义工的引导下,老人们聊起最近小区发生的新鲜事,玩小时候玩过的游戏……闫大娘每次都会去参加活动,还在义工的鼓励下第一次拿起了画笔。
     社区中心的社工,通过授课、现场模拟、实务案例操作等对小区里的志愿者进行一系列专业培训,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义工队伍,用专业的服务技巧和工作方法为失业人员提供支持、为困难妇女提供帮助、为问题儿童提供心理咨询、为独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社区的活动更丰富、更有趣,也更专业了。“社工带义工”不仅能够帮助居民解决眼前的实际难题,也能帮助困难居民实现自立自强,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4.花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2012年,总服务人口5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比例约为1:9.3,中心配备4名专业社工,两名行政人员,服务面积广,服务人数多,工作人员少。
     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活动时,义工和中心社工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看到社工做活动,社区的一位义工主动帮忙,利用在社区里人脉广的优势,发动身边的人一起来参加活动,并动员大家成为活动义工。这样一次意外的碰撞,社工与义工有了初次的合作,社区中心也踏上了双工联动的探索之路。随着双工联动带来的成功,“有时间做义工”成为社区人们的常态。
     2014年底,花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注册义工已达366人,骨干义工20多人,从开展常规服务到社区活动、大型节日活动、小组工作、个案服务,都实现了双工联动,两者的联合降低了社区服务中心运营的成本,也增强了义工自身服务素质,提高了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质量。
     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工+义工(志愿者)志愿服务模式,引进专业的社工团队开展专业服务,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宣传引导,发动物管、热心居民、职工干部等关心公益事业,扩大和充实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结合辖区自身特点和资源,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和长效化,搭建社工、义工的人力资源、活动资讯、服务项目的信息库,建立服务信息动态发布系统,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通网上招募、网上培训等信息建设栏目,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服务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有效对接。”
     5.深圳市从2007年起实施社工试点,建立了全国首个较为系统的社工制度,曾被称为社工的“黄埔军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深圳已有社工总数近5000人,社工服务机构115家,社区服务中心500余家,但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从2008年的8.2%上升到2013年的19.8%。据了解,深圳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标准是每人每年7.5万元,其中机构管理费占15%,业务活动经费占6%,剩下的79%包括了工资、社保和绩效。最终,社工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3500元左右,硕士毕业生加上补贴可能有4000元,这个工资水平依然偏低。
     富华社区的一名工作了3年的社工说:“深圳市社工工资在全国算高的,内地的一些城市大约只有一半左右,但4000元左右的工资,在深圳这座高消费城市几乎是入不敷出,再加上晋升空间有限,看不到前途,从入职以来,我身边已有1/3的同事离职。”
     彩虹社区一名社工说:“大学学的就是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毕业后发现这份工作和自己当初设想的并不一致。不少居民不了解社工性质,开展活动时很多社工面临自说自话的尴尬,部分居民甚至对社工提供的服务有抵触心理,以至有些活动很难在社区持续开展下去,让整个社工团队颇有挫败感。”
     大部分居民对“社工是干什么的”这一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不清楚”。居民小赵表示:“自己常在香港电视剧中看到社工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则从未接触过社工,社工大概就是对于问题青少年做一些心理健康辅导的义工吧!”居民李女士认为:“社工应该和义工差不多,只不过社工有工资拿,而义工是免费提供服务。"居民孙先生则认为:“社工就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宝安一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社工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专业化、职业性,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缓冲器’,是整个社会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居民需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的有效沟通,不应该是社工提供什么服务居民就享受什么,而应该是居民需要什么,社工想办法帮忙实现。”
     6.A市在2009年专门公开招募了1000名大学生社工,用以充实社区专业社工队伍,当时提出社区规划是“每个社区都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社工”。5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近一半的人数选择了离开社工队伍。
     2011年市民政局面向全国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招聘专业社工150人,通过考试成为其中一员的小江说:“当时是按专业技术岗位招聘的,有五险一金。让我尴尬的是每月发工资的时候,同一个办公室,其他人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事业编制,只有我是合同工,薪金待遇相差很多。”
     辞职到一家国企上班的张先生说:“我还是喜欢做社工的,选择离开也是无奈之举。以前在社区工作。每月拿到手的也就两三千元,工资虽然有保障,工作了5年,也没攒到钱,更别说买房了,趁着年轻跳出这个职业,多挣点钱。”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许教授认为:社工就业主要集中在公办机构、福利院和街道社区,并没有正式的编制。当务之急是制定专业社工的职业、薪酬和晋升体系,特别是增加社工在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住房、职称等方面的保障,以此留住专业社工人才。若要提高社工在街道、社区等单位就业的积极性,在招考、升迁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通过税收减免,刺激企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用市场化手段留住人才。
     7.B省有10余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早的已有十余年历史,但社会知晓度都不高。面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师生纷纷表达出各自看法。
     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杨同学:“我填报的高考志愿是小语种专业,那时连‘社会工作’这个专业都没有听说过,是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像我这样的调剂生,在我们专业大概占90%以上,多数学生本身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也不愿意在本行业就业,社会上对社工也不了解,假期时我在东湖社区实习过,主要工作是协助他们协调邻里纠纷,往往被人家误以为是义工。”
     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郑同学:“4年前,我是本年级非常‘稀有’的第一志愿填报社工专业的学生,但现在,我是一名坚定‘逃离’社工行业的毕业生。我曾经打算毕业后去当一名社工,要在城市中生存立足、买房成家,社工这份职业肯定难以为继,为了一些更现实的问题,我不得不离开。”
     某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廖老师: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人没吃过苦,对于服务他人没有很好的体会,觉得社区工作既不体面,也没有发展空间。以2015届毕业的学生来说,除了继续深造的同学,80%的同学都改行了,选择社工领域从业的大概20%左右。社会工作虽然是朝阳行业,就业空间大,但毕业后选择从事本行业的人数少,高校社会工作专业面临“尴尬”局面。
     8.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012人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73.4%的受访者不了解社工行业——其中,50.2%的人误以为社工就是义工或志愿者,23.2%的人将社工当成了居委会人员;44.9%受访者确认自己所在社区有社工,37%的受访者肯定社工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大;86.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需要社工人才,42.8%的受访者回答“十分需要”;80%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缺乏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受访者认为最需要社工专业服务的领域依次是:老人陪护、心理辅导、青少年教育、边缘人群矫正、邻里关系协调、家庭纠纷疏导以及就业服务。
     《2014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调查显示,有50.8%的社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广泛性焦虑情绪困扰。其中,受“精力缺乏”和“睡眠障碍”两个问题困扰的比例最高,20.6%的社区工作者感到一半以上时间“精力缺乏”,16.5%的社区工作者感到一半以上时间有“睡眠障碍”。
     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D说:“现在很多老旧小区居民大部分是老年人,长期接触和服务独居老人、残疾人,社工心理会不舒服,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情感支持,使他们能及时调整状态,继续工作。对老人暮年的生活状态、疾病、贫困,有些社工如果没有能力帮助其改善,会有失败感、挫折感并自责,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工作状态。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是面向人的服务,不仅在服务的‘量’上有要求,在服务的‘质’上更有特殊的要求。”
     9.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其中要求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通行于国际社会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其具体做法是政府引入市场机制,把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与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社会组织支付费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涉及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培训服务、就业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2014年,《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颁布,进一步拓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模,提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
参考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资料8”中划线部分“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是面向人的服务,不仅在服务的‘量’上有要求,在服务的‘质’上更有特殊的要求。”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这句话表示社工服务需要满足质、量两大要求,而“质”更重要。 我国当前社工服务需求较大,缺乏足够人员,势必无法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量”的需求;但是,社工服务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服务,依托高素质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如果没有较高的品质,就不能真正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 因此,社工服务重“量”更要重“质”,要对社工进行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的支持,不断调整他们的工作状态,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社工服务,保证服务品质。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本题要求谈谈对一句话的理解,是句子理解型的综合分析题。题干明确要求“参考给定资料”,所以不能单纯从“给定资料8”中提取要点,而要着眼全篇,以免要点遗漏。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这一说法首先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进行定性,即“是面向人的服务”,接着,基于以上的定义,对这种“服务”进行进一步阐释,一是服务的“量”,二是服务的“质”,从“面向人的服务”的表述来看,更加强调服务的品质。
由于服务提供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因此,谈到服务的“量”,必然和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单个社工提供的服务多少;二是社工工作的有效性。
由于服务的性质是面向人的服务,因此服务对象对品质有较高的敏感度,服务品质也必然和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社工的个人素养;二是社工开展服务的态度。
因此,需要从材料中寻找与以上相关的要素。
题目中句子的出处在“给定资料8”,那么就要重点阅读“给定资料8”。“给定资料8”讲到,目前社工并不被社会广泛了解和接受,但多数人认为社会需要社工人才,尤其在几个专业服务领域。这里谈的是社会对社工素养的要求。接下来谈的是社工的工作和精神状态:社工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尤其谈到社工需要情感支持和状态调整。
“给定资料1”主要讲的是社会对社工的需求热度和社工自身的责任,前者与社工工作“量”的需求密切相关,后者则直接提出了社工工作的品质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出社工服务的目标:弥补公共服务不足,推进社会和谐。
“给定资料2、3”通过社工对李大爷、闫大娘提供服务的案例,介绍了社会对社工的专业化和服务的品质要求。
“给定资料4”通过花城街区案例,指出通过“社工+义工”的模式,整合资源,提供优质服务,这是面对当前社工工作现状的有效对策。
“给定资料5、6、7”介绍了社工需求高、人才流失严重矛盾的现状,并分析了原因:待遇低、没编制。并提出相应对策:提供编制,制定职业、薪酬和晋升体系,增加保障。
“给定资料9”介绍了政府的相应政策,如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拓范围、扩规模等。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信息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既然是谈对一句话的理解,那么就要先阐明本质,然后深入阐述,最后联系实际进行总结,在总结时应结合给定资料简单谈谈如何提升社会工作的量和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nx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