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就是几则关于课堂提问的教学实录。 镜头一:王老师教学时态度亲切自然,学生也情绪高昂。王老师态度温和且连续不断地向学生发问:“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呀?”“课文一共几段啊?”“每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admin2022-02-22  67

问题 案例一: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就是几则关于课堂提问的教学实录。
    镜头一:王老师教学时态度亲切自然,学生也情绪高昂。王老师态度温和且连续不断地向学生发问:“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呀?”“课文一共几段啊?”“每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整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王老师问了很多问题,学生也积极参与,而且回答的声音也往往极其响亮,整个课堂十分热闹。但询问学生自己对于课文的看法,学生总是吞吞吐吐,回答不出来。
    镜头二:提出一个问题后,林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霎时,整个课堂人声鼎沸,学生们讨论得十分热烈,每个学生都围绕这一问题谈论自己的看法。过了一会儿,林老师指定学生谈论自己的看法,小皮说了自己的想法,李明也讲了他的观点,大家意见不一,可谓热闹非凡。林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对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
    镜头三:方老师在提问时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学生总是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课堂气氛十分热闹。
    案例二:
    叮铃铃……
    上课了,这是王老师的一堂小学数学课,在上节课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组织学生围绕“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展开合作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给每位学生分发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纸片,要求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动手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该环节中,小飞同学将两个纸片重合在一起,但这显然不利于核心问题的解决,在与同组同学交流后,他开始尝试新的方法)。
    (2)操作完成后,王老师让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图形拼接与解决核心问题之间的关联。讨论结束后请学生总结发言。
    (3)王老师结合学生的操作和讨论,提出问题:
    ①拼接成的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
    ②拼接成的图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间有何关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结束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本节课中所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小飞同学忍不住问道:“老师,直接用公式计算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探究这么久?”由于快要下课了,王老师便不假思索地说:“公式计算这么简单,那还有什么好学的?”小飞还想追问,王老师不耐烦地向他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跟着我的思路学习就可以了,不要随便发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小飞也尴尬地低下了头。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与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求:紧扣材料,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选项

答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案例二中,王老师没有解答学生的疑问,反而让学生不要随便发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案例一中的镜头一和镜头三都是老师在发问,未注重引导学生发问。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案例一中的镜头一和镜头三中的问答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未体现出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案例二中学生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体现了该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RKu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