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多情的土地》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2)中

admin2020-03-30  37

问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多情的土地》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
(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表达的人文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模仿,初步掌握常见演唱形式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曲家施光南,会背唱部分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多情的土地》,掌握常见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难点】能完整地演唱歌曲的主题和高潮部分;对作品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画家可以用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可以用优美的诗文倾诉满怀的爱国之情,那么音乐家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他们就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歌曲或乐曲来表达他们的爱意。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赞颂祖国的歌曲?教师顺势引出同为赞美祖国的歌曲《多情的土地))。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教师提问:作品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是慢速、深情的。 2.复听歌曲 教师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介绍作曲家及歌曲创作背景:施光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他勤奋进取,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祝酒歌》《多情的土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歌曲深受群众喜爱。 【设计意图】音乐作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时代及文化背景密切相连。在第二次听赏后,讲授作曲家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美感,理解作品的内涵,为之后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三)深入探究 1.聆听歌曲并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提问:《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独唱歌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介绍:在我们的音乐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演唱形式有独唱(由一人独立演唱)、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演唱同一曲调)、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模仿演唱同一旋律)、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有两人或者更多人演唱)、领唱(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2.再次聆听作品并提问:从情绪上来看,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歌曲对第一部分的再现是第三部分,中间的是第二部分。 3.聆听作品,请学生分别说说三个部分音乐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能够一直带着问题听赏乐曲,感受音乐中各部分的变化,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该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契合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4.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第一部分旋律较抒情,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第三部分旋律与第一部分旋律一致,以赞美的方式逐渐走向结尾。 (四)歌曲学唱 1.跟着音频哼唱曲谱,在演唱时注意节奏、速度、情感。 2.跟着教师分句练习。注意:气息要连贯,好的呼吸方式可以使歌曲更有生命力、感染力,所以最佳的呼吸是胸腹式联合,吸气要深、快速,吐气要均匀,全身保持放松;另外,歌曲中带有装饰音的地方,指导学生唱准确。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由于闭口母音“i”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4.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部分句子。 (五)拓展延伸 教师请学生分小组尝试利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编排,十分钟后进行小组展示,并进行小组互评。 (六)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歌曲《多情的土地》,在聆听与学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施光南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大家互相分享。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HkK9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