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在一次数学课上,教师给出如下例题 求证:sinθ+sinФ=2sin。 该例题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首先证明等式sin(φ+γ)+sin(φ-γ)=2sinφcosγ 然后令,则θ=α+β,Ф=α-β

admin2017-04-24  32

问题 案例:
    在一次数学课上,教师给出如下例题
    求证:sinθ+sinФ=2sin
    该例题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首先证明等式sin(φ+γ)+sin(φ-γ)=2sinφcosγ
    然后令,则θ=α+β,Ф=α-β
    于是sinθ+sinФ=成立
    接着,教师给出另一种证法:

    正当老师要转入下一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能否从等式右边推导出等式左边?教师以从等式右边推导出左边比较繁琐为理由,不理会学生,就匆匆进入了下一个例题的讲解。
    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谈一谈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提问不在教学预设的情况。

选项

答案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判断学生问题的价值,依据价值性大小给与回应。我们把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都归为“正问题”,把偏离或背离教学目标的问题归为“负问题”。如本案例中学生的提问“能否从等式右边推导出等式左边”这一问题便是“正问题”,对待“正问题”应该给与积极回应。对学生提出的“负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启发引导,将其转化成“正问题”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其次,要依据问题的内容灵活进行,如师生互动讨论或生生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或课下解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AKz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