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admin2017-12-18  34

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素材:如图所示,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B点落在CD边上一点E(不与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1)试根据点E在CD上的位置变化,设置适当条件,编制一道数学题目;(不要求解答)
    (2)依据上述素材和要求,试以提出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式”解题教学,撰写一份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归纳与推理能力的教学过程设计。(只需写出教学过程,突出探究的方法与问题即可)

选项

答案(1)本题具有开放性,题目设置合理即可,下面是几个示例: 设正方形纸片ABCD边长为2, ①E在什么位置时,△ENC是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②试写出NC与EC的数量关系; ③求E在什么位置时,△EN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④当[*]的值。 (2)导入: 采用练习导入法,利用一个简单的练习题引入本节课内容。 新课讲授: 根据导入的例题。提出问题:在之前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中,有哪些常用的性质和定理? 预设:①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③等腰三角形性质,④勾股定理…… 找学生回答并追问,明确具体的性质和定理内容。 在复习之前的知识之后,结合(1)中②③进行“探究式”解题教学。 给出例题: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边长为2,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B点落在CD边上一点E(不与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A点落在点F处。 [*] 问题1:根据条件,能够获得哪些结论?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教师提问后总结:AM=FM,BN=EN,Rt△ENC,MN所在的直线是BE的垂直平分线(需连接BE),∠NBE=∠NEB,∠ENC=2∠NBE,…… 问题2:如果CE=[*]DE,CE=DE,分别求NC。 学生思考后,提问并总结:由已知条件知 [*] CD=1,在Rt△ENC中,EN+NC=BN+NC=BC=2.再利用勾股定理就可分别求出NC。 问题3:如果设NC=x,EC=y,试求),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学生在问题2的基础上,很快想到解决问题3方法,即在Rt△ENC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等量关系,NC2+EC2=NE2,x2+y2=(2-x)2,整理得[*],再根据图形得出0<x<1。 问题4:在问题3的基础上,我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教师提问后总结:可以求出y的取值范围,可以写出△ENC周长和面积的表达式。 问题5:写出△ENC的面积关于戈的函数表达式。 进过渐进式的探究,问题细化,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解决问题5,即 [*]。 问题6:求E在什么位置时,△ENC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之前的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解决问题6做铺垫的,在前五个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问题6,几何问题已经转化成函数求最值问题,即求函数 [*] 的最大值。 计算部分留给学生。教师对本节课做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得出猜想和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要大胆的去尝试,把看起来难的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在不断探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 作业: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2,将正方形纸片A BCD折叠,使B点落在CD边上一点E(不与C,D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思考: [*]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f3k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