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质的密度”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物

admin2016-02-26  21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物质的密度”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物质的质量”等相关知识。
运用创设情境、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选项

答案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景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生活中识别物质的各种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交流。估计学生找到的方法很多,如观察颜色、气味、硬度等等,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开始有了较高的学习情绪。 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展示四组图片:金条和铜条,有机玻璃和普通玻璃,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海水(可以用盐水代替)。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识别这些物质呢?结合学生的各种回答,引入识别物质的另一种方法——密度。 猜想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进一步思考:如果是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三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或直尺测出它们的体积,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实验前,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交流与合作 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总结归纳: a.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 b.不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 在以上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评估反思 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思考: a.实验结论与生活经验有没有冲突? b.你是怎样把实验数据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 c.实验过程中哪些做法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d.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e.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强化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体验与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反馈练习 a.阅读表格型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b.STS型题。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c.探究型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7Jn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